[发明专利]多色混色注塑机及其成型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3659.2 | 申请日: | 2009-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8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庆华 |
主分类号: | B29C45/13 | 分类号: | B29C45/13;B29C45/16;B29C45/46;B29C45/47;B29C45/7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谭一兵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色 注塑 及其 成型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机及其成型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色混色注塑机及其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注塑机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较普遍,注塑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塑胶原料加热,使其融化形成熔体,然后塑化机构将该熔体注入到模具中,待注入模具中的熔体冷却后,便可得到塑胶产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使用者审美观念的增强,两种以上颜色的塑胶制品使用越来越广泛,因而对成型多色塑胶制品的注塑机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多色注塑机的成型工艺为:将多台注塑机先后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不同颜色,即,第一台注塑机先注塑第一种颜色的塑胶,形成半成品后,人工将此半成品放入第二台注塑机中再注塑第二种颜色的塑胶,其余的颜色注射以此类推。因而现有的注塑机要制作多色塑胶制品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不容易实现魔幻色彩及工艺流程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成本低,效率高,而且容易实现魔幻色彩及工艺流程简单的多色混色注塑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色混色注塑机,其包括一机座、一合模装置及一注射装置,所述合模装置及注射装置固定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注射装置包括一主注射塑化机构及若干副注射塑化机构,所述主注射塑化机构设置有一主料筒,该主料筒的一端设置有一混料头,该混料头一侧连接有一公共喷嘴,所述每一副注射塑化机构均设置有一连通至所述混料头的副喷嘴。
所述多色混色注塑机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原料进行烘干除湿,然后进行多种颜色配色;其次,将上述配色后的原料放入不同的注射塑化机构中进行加温塑化;第三,调整每一注射塑化机构的注射压力、速度、颜色定量及射胶先后程序;最后,将上述所有的注射塑化机构的塑化后的原料共同射进一混料头,然后通过一公共喷嘴射进合模装置进行成型。
综上所述,本发明多色混色注塑机通过将所述注射装置设置成一主注射塑化机构与若干副注射塑化机构的形式,并通过所述公共喷嘴将不同种颜色的原料共同射进所述合模装置,因而不仅成本低,效率高,而且容易实现魔幻色彩及工艺流程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发明多色混色注塑机包括一机座1、一合模装置2及一注射装置3,所述合模装置2及注射装置3固定在所述机座1上方,所述合模装置2位于所述注射装置3的左侧,合模装置2内设置有模腔。所述注射装置3包括一主注射塑化机构31及若干副注射塑化机构,所述主注射塑化机构31设置有一主料筒311,该主料筒311内套设有一主螺杆312,该主螺杆312的一端连接有一主马达313及一用于控制所述主螺杆312的主液压系统。所述主料筒311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混料头314,该混料头314一侧连接有一公共喷嘴315。所述主料筒311的一端上部设置有一连通至主料筒311的主料斗31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注射塑化机构包括一第一副注射塑化机构32、一第二副注射塑化机构33及一第三副注射塑化机构34,其中,所述第一副注射塑化机构32至第三副注射塑化机构34结构相同,并均包括一马达(321,331,341),该马达(321,331,341)的一端连接有一油泵(322,332,342),所述马达(321,331,341)的另一端连接有一螺杆(323,333,343),该螺杆(323,333,343)外部套设有一进料筒(324,334,344),该进料筒(324,334,344)的一端上部连接有一料斗(325,335,345),所述进料筒(324,334,344)的另一端连接有一连通至所述混料头314的副喷嘴(326,336,346)。所述主注射塑化机构31及第一副注射塑化机构32至第三副注射塑化机构34均设置有一用于控制所述螺杆(323,333,343)的电腔控制系统,从而可灵活设置注射程序。所述电腔控制系统内设置有高精度解码器,从而确保射出的定量及准确。
所述主注射塑化机构31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副注射塑化机构32及第三副注射塑化机构34设置于所述主注射塑化机构31的两侧并与水平面呈40°斜角,所述第二副注射塑化机构33置于所述主注射塑化机构31的上部并与水平面呈45°斜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庆华,未经王庆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36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