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级高纯焦磷酸铜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93420.5 | 申请日: | 2009-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8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谭泽;张生;周一朗;洪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25/42 | 分类号: | C01B25/4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裘晖;杨晓松 |
| 地址: | 51502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高纯 磷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化学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级高纯焦磷酸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焦磷酸铜是淡绿色粉末,溶于酸,不溶于水,可与焦磷酸钾或焦磷酸钠形成络合复盐,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络合能力。四水合焦磷酸铜主要用于无氰电镀和防渗碳涂层,在电镀业中广泛应用于焦磷酸盐镀铜、镀青铜、镀铜锡合金等。
焦磷酸盐的制备方法一般是将金属的磷酸一氢盐灼烧而得,但铜盐灼烧时容易分解。本发明针对这一缺点,用可溶性焦磷酸钠与硫酸铜直接合成焦磷酸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级高纯焦磷酸酮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子级高纯焦磷酸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1)将磷酸氢二钠置于干燥器中,加热至100~120℃,脱去全部结晶水,得到无水磷酸氢二钠;将无水磷酸氢二钠在300~400℃温度下进行灼烧,缩合反应1~2小时,直至无磷酸根离子存在,得到缩合反应产物;
(2)将缩合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溶解至密度为2,加热至90~100℃,加入活性炭,搅拌,过滤除杂,得到焦磷酸钠;
(3)将焦磷酸钠移入容器中,在搅拌条件下加入3~5mol/L的硝酸铜溶液,所述硝酸铜与焦磷酸钠的摩尔比为2~2.2∶1,以确保焦磷酸铜沉淀完全;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2~3次,离心分离,干燥得到电子级高纯焦磷酸铜。
步骤(3)所述干燥采用烘箱进行干燥。
本发明的合成原理为:
Na4P2O7+2Cu(NO3)2=Cu2P2O7↓+4NaNO3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电子级高纯焦磷酸铜制备方法中,无需采用传统灼烧的方法,避免了铜盐灼烧时容易分解的缺陷,保证了电子级四水合焦磷酸铜的高纯度;所得产品杂质少,纯度以质量百分比计达到了99.99%以上;(2)本发明方法中所采用的参数,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确切保证了所得焦磷酸钾产品的高品质;(3)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1)将磷酸氢二钠置于干燥器中,加热至100℃,脱去全部结晶水,得到无水磷酸氢二钠;将无水磷酸氢二钠在300℃温度下进行灼烧,缩合反应2小时,直至无磷酸根离子存在,得到缩合反应产物;
(2)将缩合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溶解至密度为2,加热至90℃,加入活性炭,搅拌,过滤除杂,得到焦磷酸钠;
(3)将焦磷酸钠移入容器中,在搅拌条件下加入5mol/L的硝酸铜溶液,所述硝酸铜与焦磷酸钠的摩尔比为2∶1,以确保焦磷酸铜沉淀完全;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2次,离心分离,烘箱烘干得到电子级高纯焦磷酸铜;
经检测,所得焦磷酸铜产品的纯度以质量百分比计达到99.99%。
实施例2
(1)将磷酸氢二钠置于干燥器中,加热至120℃,脱去全部结晶水,得到无水磷酸氢二钠;将无水磷酸氢二钠在300℃温度下进行灼烧,缩合反应1小时,直至无磷酸根离子存在,得到缩合反应产物;
(2)将缩合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溶解至密度为2,加热至100℃,加入活性炭,搅拌,过滤除杂,得到焦磷酸钠;
(3)将焦磷酸钠移入容器中,在搅拌条件下加入3mol/L的硝酸铜溶液,所述硝酸铜与焦磷酸钠的摩尔比为2.2∶1,以确保焦磷酸铜沉淀完全;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离心分离,烘箱烘干得到电子级高纯焦磷酸铜;
经检测,所得焦磷酸铜产品的纯度以质量百分比计达到99.99%。
实施例3
(1)将磷酸氢二钠置于干燥器中,加热至110℃,脱去全部结晶水,得到无水磷酸氢二钠;将无水磷酸氢二钠在350℃温度下进行灼烧,缩合反应1小时,直至无磷酸根离子存在,得到缩合反应产物;
(2)将缩合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溶解至密度为2,加热至90℃,加入活性炭,搅拌,过滤除杂,得到焦磷酸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34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苯乙烯基层次孔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拉丝机进线导辊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