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旁路或旁路切除机组自动升负荷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2341.2 | 申请日: | 2009-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潘凤萍;陈锐民;李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2B35/00 | 分类号: | F22B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茹;曾旻辉 |
地址: | 5106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旁路 切除 机组 自动 负荷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升负荷控制方法及系统,尤其是指机组自动升负荷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将火电建设的重点放在大容量、高参数、高自动化、高效益的机组(常说的机组主要包括发电机、汽轮机以及锅炉等一系列和火力发电有关的设备)上来,对电厂控制设备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控制策略也向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的方向发展。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APS是近几年自动控制发展的一个方向。
APS是实现机组启动和停止过程自动化的系统,其优势在于可以极大地减轻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误操作的可能性,缩短机组启停时间,从整体上提高机组自动化水平。而实现升负荷过程中的自动控制,是实现机组自启停控制系统的一大难题。目前现有的机组升负荷过程基本上是通过手动控制燃料的增减,使得负荷值的增长不稳定,不能很好地满足机组升负荷的要求,经常会出现超温超压的现象,且由于机组要求一定的负荷值对应一定的主蒸汽压力值,而现有的操作手段在升负荷过程中较难使主蒸汽压力满足机组升负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燃料值自动增减、主蒸汽压力值满足机组升负荷要求的无旁路或旁路切除机组自动升负荷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无旁路或旁路切除机组自动升负荷控制方法,包括:
将汽轮机切换到协调控制系统控制方式,所述汽轮机接收控制信号并根据负荷值与主蒸汽压力值的关系控制主蒸汽压力值;
根据公式:给煤机加煤速率=总煤量*升负荷速率/总负荷,将机组的所述升负荷速率转变为所述给煤机加煤速率,所述升负荷速率以及所述总负荷与所述总煤量为预设值;
先启动的制粉系统的给煤机根据所述给煤机加煤速率加煤,当已启动给煤机给煤率增加到一定值,在后续启动制粉系统的给煤机满足点火条件时投运所述在后续启动的制粉系统;
根据所述制粉系统投运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将所述汽轮机和所述制粉系统切换到协调控制模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实现自动升负荷的系统,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用户指令调整汽轮机为协调控制系统控制方式;发出控制信号;并根据公式:给煤机加煤速率=总煤量*升负荷速率/总负荷,将机组的所述升负荷速率转变为给煤机的所述给煤机加煤速率,所述升负荷速率以及所述总负荷与所述总煤量为预设值;
汽轮机,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负荷值与主蒸汽压力值的关系控制主蒸汽压力值;
至少两套制粉系统,在先启动的制粉系统的给煤机用于根据所述给煤机加煤速率加煤,在后启动的制粉系统的给煤机满足点火条件时投运所述在后启动的制粉系统;
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制粉系统投运的数量是否大于预设数量将所述汽轮机和所述制粉系统切换到协调控制模式。
本发明通过将升负荷速率转换为给煤机加煤速率,而所述升负荷速率为预设值,其根据机组启动的状态而定,升负荷速率的设定将满足机组启动状态的要求,故由此转换的给煤机加煤速率同样将满足机组启动的要求,不需再通过手动控制给给煤机加煤,便能实现燃料的自动增减,且给煤机根据所述给煤机加煤速率加煤可实现一个稳定增长的过程,从而使负荷值也能稳定增长;燃料的增加,将使负荷值及主蒸汽压力值都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通过使用汽轮机根据负荷值与主蒸汽压力值的关系控制主蒸汽压力值,对变化的主蒸汽压力值进行相应的控制,使的主蒸汽压力值满足升负荷的要求。
本发明通过将升负荷速率转换为给煤机加煤速率,使负荷值的稳定增长通过给煤机的稳定加煤实现,而汽轮机则根据负荷值与主蒸汽压力值的关系对变化的主蒸汽压力值进行控制,使得一定的负荷对应一定的压力,因此可实现燃料值自动增减、主蒸汽压力值满足升负荷要求的,燃料值、主蒸汽压力值及负荷值又都能满足机组自动升负荷过程的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无旁路或旁路切除机组的自动升负荷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2为本发明可实现自动升负荷的系统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23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处理压舱水的系统、过程和控制单元
- 下一篇:车用导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