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Mg-Mn系铸态镁合金的晶粒细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91912.0 | 申请日: | 200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2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潘复生;方超;廖爱林;袁付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00 | 分类号: | B22D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mg mn 系铸态 镁合金 晶粒 细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Mg-Mn系铸态镁合金晶粒的细化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及冶金领域。
背景技术
镁及其合金以其密度小、比强度比刚度高、导电导热性能好、电磁屏蔽能力强、易于 回收以及色泽美观等优良特性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汽车减重方面具有极大潜 力,可以节能、降耗、减排。镁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轻的绿色金属结构材料。
镁能够广泛用于结构材料的前提之一是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锰是提高镁耐腐蚀 性能的最有效的合金元素。因而镁锰系镁合金作为最早的商业化合金,在铸造产品如核反 应器构件,以及变形产品,包括板材、棒材、管材等方面均得到了应用。该系列最早的商 用合金牌号为MB1,含有1.3-2.5wt%的Mn元素。合金的室温组织由α(Mg)固溶体和β(Mn) 两相组成。但是,这类合金的缺点是铸态组织晶粒粗大,强度和塑性不高。
目前克服Mg-Mn合金上述缺点的方法是加入少量稀土元素Ce,形成Mg-Mn-Ce三元 合金,其商用合金牌号为MB8(0.15-0.35wt%)和MB14(2.5-3.5wt%)。与MB1相比,MB8 和MB14的强度和高温性能有明显改善。合金中的Ce一部分溶解于固溶体中,另一部分 与镁形成Mg12Ce强化相。但是,这种Mg12Ce相是通过L→α(Mg)+Mg12Ce的共晶反应以 晶界粗大共晶产物形式存在的,该相与基体之间不存在共格关系,其强化机制为过剩相强 化,因此强化作用有限;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Ce含量,虽然可进一步提高合金强度, 但是Mg12Ce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将大幅度降低合金的塑性,恶化合金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 能。另外,Ce对铸态合金晶粒没有明显的细化效果,某些研究表明Ce的加入反而使晶粒 粗大。
众所周知,无论是铸件还是变形产品,总是希望得到细小晶粒的铸态组织。晶粒细化 不仅可以均匀组织、降低偏析程度、减少缩孔和疏松,还可以明显改善铸锭的后续加工性 能和使用性能,同时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因此,铸态组织晶粒粗大已成为制约Mg-Mn 系合金广泛用于各种铸造产品和变形产品的关键因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晶粒细化效果 好,使铸件性能得到有效提高的用于Mg-Mn系铸态镁合金的晶粒细化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Mg-Mn系铸态镁合金的晶粒 细化方法,其特点在于,在Mg-Mn基体合金熔炼过程中加入总重量百分含量为0.1~1.1% 的Al元素和Er元素进行复合合金化,并且所加入的两种元素的原子百分比为3∶1。所述 原子百分比即指原子百分含量之比。
本发明提供的采用Al、Er元素复合合金化来细化Mg-Mn系铸态镁合金晶粒的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坩埚中均匀洒上RJ-2覆盖剂,然后加入镁锭,再在镁锭上均匀洒一层RJ-2覆盖 剂,并加热到750℃;
2.待镁锭完全熔化后,打渣,然后加入预热至300~350℃的Mg-Mn中间合金,全部 熔融后,搅拌3~5min,使合金液均匀化;
3.将合金液温度调整到750℃,然后同时加入预先配置好的一定重量和比例的Mg-Er 中间合金和纯铝,Mg-Er中间合金和纯铝均预先加热至300~350℃;所述一定重量和比例, 是指此步骤中加入Mg-Er中间合金和纯铝之后,应该使得Al元素和Er元素的比例含量符 合前述技术方案中的比例和含量。
4.待加入的Mg-Er中间合金和纯铝完全熔化后,搅拌20-30秒。调整合金液温度到 750℃,保温5min,然后加入RJ-2进行精炼。在精炼的过程中将RJ-2覆盖剂洒在从底部翻 上来的新的金属液面上;
5.调整合金液温度至750℃静置30min;
6.降温至715-725℃,在CO2+SF2气体保护下浇注。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Mg-Mn基体合金中加入原子百分比为3∶1的微合金化元素Al和Er,使 其在凝固过程中优先生成大量细小的异质相粒子Al3Er从合金液中析出,后凝固的镁熔体 将以这些异质相为形核核心生长,从而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19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成型六级分支井系统工具
- 下一篇:一种铜钴铁合金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