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位传感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91010.7 | 申请日: | 2009-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 发明(设计)人: | 蒋勤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勤舟 |
| 主分类号: | G01F23/36 | 分类号: | G01F23/36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 |
| 地址: | 400080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液位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油位检测用的油位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位传感装置,包括基板、转动轴,以及该基板上安装的电阻体,所述转动轴上安装连接有滑动接触片和浮子,浮子、转动轴与滑动接触片固定为一体,浮子随油位升降,带动滑动接触片绕转动轴转动,滑动接触片在电阻体上滑动,滑动接触片和电阻体之间的阻值大小变化,就能体现油位的高低。
但其缺点是:滑动接触片和电阻体长期暴露在汽油里,汽油的杂质会对接触产生影响,造成接触不良,使油位传感装置检测数据不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油位传感装置,能够避免汽油中的杂质污染滑动接触片和电阻体,保证滑动接触片和电阻体之间长期稳定可靠的接触,保证油位传感装置检测出准确的数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油位传感装置,包括基板、转动轴,以及该基板上安装的电阻体,所述转动轴上安装有滑动接触片和浮子,其关键在于:还设置有传感器外壳,所述电阻体和滑动接触片都位于该传感器外壳内,所述传感器外壳上设置有滤油通道。
可以在传感器外壳上布置针孔,也可以在传感器外壳的连接部保留微小接缝作为滤油通道。
也可以在所述传感器外壳上安装有过滤器作为所述滤油通道。
也可以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所述过滤器。
将电阻体和滑动接触片安装在传感器外壳内,过滤器仅过滤掉汽油中的杂质,允许洁净汽油进入传感器外壳,实现传感器外壳内滑动接触片和电阻体与汽油中杂质的有效隔离,保护传感器不易被污染,保证了滑动接触片和电阻体之间长期稳定可靠的接触。
所述传感器外壳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所述过滤器。其目的是改善传感器外壳内的排气性能。
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伸出传感器外壳后,再与所述浮子连接。
转动轴伸出传感器外壳,二者的结合部采用油封,可以避免杂质渗漏。易于减少传感器外壳的体积空间,节约成本,便于安装。
在所述传感器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单向排渣通道和排渣活塞,该排渣活塞与单向排渣通道活动接触。
电阻体和滑动接触片摩擦,会产生金属颗粒,长期使用,金属颗粒很容易累积在传感器外壳内,影响传感器工作。单向排渣通道的设置,保证了金属颗粒能自动从单向排渣通道向下落出传感器外壳,防止其他杂质进入传感器外壳。
所述单向排渣通道的上端开口与所述传感器外壳内腔相通,所述单向排渣通道的下端出口与外界相通,所述排渣活塞位于该下端出口处;
所述排渣活塞的上部为橡胶圆弧顶,下部为浮漂,该排渣活塞经限位连接片与所述传感器外壳连接。
当油箱内的汽油达到浮漂高度以上时,浮漂受浮力影响,带动橡胶圆弧顶堵塞住单向排渣通道,防止杂质经单向排渣通道进入传感器外壳,当油箱内汽油液位降低,排渣活塞受自重落下,与单向排渣通道脱离,传感器外壳里的金属颗粒就能随积累在传感器外壳里的汽油一起,自动从单向排渣通道向下流出传感器外壳。实现了油位传感装置内的自动清洗。
所述限位连接片的一端与所述传感器外壳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过孔套装在所述排渣活塞的中部。
限位连接片对排渣活塞进行限位,确保排渣活塞与单向排渣通道能准确对位。
在所述传感器外壳内安装有吸附器。吸附器可以吸附掉传感器外壳内,由滑动接触片与电阻体摩擦产生的细小微粒。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避免了汽油中的杂质污染滑动接触片和电阻体,保证滑动接触片和电阻体之间长期稳定可靠的接触,保证油位传感装置检测出准确的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向排渣通道封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单向排渣通道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油位传感装置,包括基板1、转动轴3,以及该基板1上安装的电阻体2,所述转动轴3上安装有滑动接触片4和浮子5,还设置有传感器外壳6,所述电阻体2和滑动接触片4都位于该传感器外壳6内,所述传感器外壳6上设置有滤油通道。
电阻体2可以采用厚膜电阻、或薄膜电阻、线绕电阻。
所述传感器外壳6上安装有过滤器7作为所述滤油通道。
所述传感器外壳6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所述过滤器7。
所述转动轴3的一端伸出传感器外壳6后,再与所述浮子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勤舟,未经蒋勤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10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