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空调蓄冷的相变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90785.2 | 申请日: | 2009-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1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林光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光舜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F25D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74 | 代理人: | 李俊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空调 相变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能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空调蓄冷的相变材料。
背景技术:
蓄能空调是旨在帮助电网移峰填谷,即空调主机在晚上低谷时开机制冷水,冷水在蓄冰球(板)的水箱内循环,使冰球(板)里面的相变材料结冰,-9℃的温度,在制冰过程中空调主机按正常工况运作,不需增加其他辅助设备,也不多耗电。而目前的水蓄冷是利用水温在4-7℃之间的显热进行蓄冷,但其存在着密度低,需要很大体积的水,以及和冷水槽不同温度的冷水易混合的缺点。而普通的冰蓄冷,其具有密度大优点,但其制冷主机必降低蒸发温度零下6℃到零下8℃才能达到(0℃)结冰,另必配双工况制冷主机,增加了复杂性和增加了电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空调蓄冷的相变材料。本发明的用于空调蓄冷的相变材料,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得:海水或海卤水55~65份、NaSO420~30份、铝还原粉1~3份、稠化剂4~7份、0.8~1.2份、Na2B4O7.8H2O 0~5份、H2O 2~4份、CaO 0.8~1.2份、H3BO3·H2O 1~3份。
优选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得:海水或海卤水61份、NaSO4 25份、铝还原粉1~2份、稠化剂5~6份、1.0份、Na2B4O7.8H2O 1~4份、H2O 3份、CaO 1份、H3BO3·H2O1~2份。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用于空调蓄冷的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即将所述各原料混合,在50~80℃下搅拌使混合均匀即得。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用于空调蓄冷的相变材料的使用方法,即在所述的用于空调蓄冷的相变材料处于液态时将其灌注入高密度PE塑料球里面或PE储能板内,然后用超声波封内塞,封完内塞后,外部再用螺母套盖旋紧,然后放入储能保温水箱中。也可放入专利200820092232.4中的容器中,然后再将该容器放入储热水箱中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海水资源为主的资源广阔、价格低、蓄能密度大的新材料,其与水同体积比是水蓄能的3-5倍,故可以缩小蓄冰体积,降低成本,本发明因添加调备剂和防过冷剂,故无过冷和分离现象,提高蓄能的效果,达到蓄能空调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本发明蓄冷相变材料应用热蓄能空调的基本原理是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制冷主机开机制冷,按正常制冷机工矿工作,制6℃冷冻水,送进储冷水箱循环,使储能球(或板)进行吸收,当吸收到9℃开始结冰,结冰后的储能球其体积与水同体积比,其储冷量是水同体积的3-5倍,储能球(板)按设定达到最低7℃后制冷机组合按设定停机或停部分机组,结冰后存放的冰能量可以在第二天高峰期展缓回原系统正常工作,其冷冻水循环经过储冰水箱释放冷量,其经济效益在热低谷电费在峰期电费的三到四分之一,同时也可以减轻主机运作和减少机组的配置,减少制冷剂的投资,晚上制冷比白天制冷可节省15%电耗。本发明材料是储能球(或板)吸收冷能结冰后,由中央空调的循环冷却水系统把储能球(或板)的冷量逐步释放出来,达到制冷的目的,然后进入中央空调的冷水系统进行运作,若是天气太热,冷量消耗太大,冷量不是可以用自动控制指令其中一台制冷主机工作,这样可以达到白天高峰时主机减少工作或不工作,到低谷时才制冰,达到平衡用电,相对节省浪费之电,达到节电目的,新设计方案还可以减少制冷机组减少总投资。由于总设计反感机组可减少,还可以减少电缆投资,减少电耗,它不但有谷峰期点价之差,可以盈利,还可以减少用电,减少污染,有利于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例,以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取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海水65份、NaSO4 20份、铝还原粉1份、稠化剂(树胶3份+乙二醇1份)0.8份、Na2B4O7.8H2O 5份、H2O 2份、CaO 0.8份、H3BO3·H2O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光舜,未经林光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07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