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9589.3 | 申请日: | 200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2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彭安楠;郑会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9/03;H01R12/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E1连接器,顾名思义为连接E1接入单板与E1传输线缆的器件,包括板端连接器和线端连接器两部分,其中,板端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线端连接器连接E1传输线缆,并与所述板端连接器进行配合,实现所述E1传输线缆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根据G.703规范,E1传输线缆允许75Ω(同轴电缆)/120Ω(双铰线)两种方式,传送网设备E1接入线缆配置为何种方式,取决于更低端的接入层设备的E1输出方式,而不同营运商和国家的应用习惯不一致,导致75Ω(同轴电缆)/120Ω(双铰线)两种E1输出方式长期并存。
E1传输线缆采用75Ω(同轴电缆)时,部分信号需要接地,E1传输线缆采用120Ω(双铰线)时不需要接地,因为这些差异的原因,与所述两种E1传输线缆相连接的E1接入单板,也相应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具有将与E1传输线缆电信连接的变压器输入管脚接地的功能,一种不具有将与E1传输线缆电信连接的变压器输入管脚接地的功能。分别与所述两种E1传输线缆相匹配。因为存在两种E1接入单板,不利于实现E1接入单板(海量)归一化,维护及存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连接75Ω的E1传输线缆,实现了两种E1传输线缆适应相同的E1接入单板,有利于实现E1接入单板海量归一化,降低维护及存储成本。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接地件,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多排端子孔,所述多排端子孔内容设有第一端子,所述接地件包括接地片和连接件,所述接地片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例表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接地片电气连接,并且所述连接件与部分所述第一端子电气连接。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电路板,板端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设置有接地片,并且所述板端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接地件,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多排端子孔,所述多排端子孔内容设有第一端子,所述接地件包括接地片和连接件,所述接地片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表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接地片电气连接,并且所述连接件与部分所述第一端子电气连接;所述板端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连接器配合,所述电连接器的接地件与板端连接器外侧的接地片相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可以实现在于板端连接器配合时,将变压器需接地的输入管脚接地,从而避免了在E1接入单板进行接地,从而,使得E1接入单板无论在连接75Ω同轴线缆还是120Ω双绞线时都不需要具有将将变压器需接地的输入管脚接地的功能,实现了E1接入单板兼容75Ω同轴线缆和120Ω双绞线的目的,有利于实现E1接入单板(海量)归一化,降低维护及存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连接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A为板端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B为板端连接器的接地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电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对接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电连接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电连接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中插针排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电连接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电连接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电连接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95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减少槽式去PSG设备产生水渍的方法
- 下一篇:幼儿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