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88115.7 | 申请日: | 2009-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0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英;许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1/52;C02F1/28 |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2 | 代理人: | 李微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有机 废水 深度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质重质原油在储运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有多种难降解有机物质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质重质原油在储运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乳化剂,降低原油的粘度,便于储运。但在原油炼制前要进行脱水,所脱出的含有乳化剂和乳化油的大量废水,称为重质原油乳化废水。此种废水含有许多难降解的有机物,化学需氧量(CODCr铬法COD值)值在3000~5000mg/L的范围内,氨氮(NH3-N)值在150~350mg/L的范围内,废水的温度在20℃~35℃之间。
由于重质原油脱水后产生的废水显著不同于其它石油化工废水,由于其CODcr、NH3-N更高、水质更复杂、处理难度更大。常规的生物处理工艺或简单的常规废水处理工艺的组合处理该种废水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目前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去除工艺中,主要以物化处理和生物处理结合的工艺为主。张敏等在“厌氧降解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奥里油废水的实验研究”(《中国沼气》2003年21卷第3期第15~21页)用“厌氧降解→二级接触氧化→物化处理→沉淀”工艺处理奥里油乳化废水,使CODcr浓度由2900mg/L降至150mg/L以下。CN02159346.9公开了一种高浓度乳化油废水处理方法,它依次包括在隔油池中隔除上层浮油并气浮分离上层废油和絮凝物,将上述步骤处理的废水进电解池电解,再气浮分离上层废油和絮凝物,生化处理电解和气浮后的废水,从该方法的实施例可以看出该方法处理的废水中的油类基本为悬浮性石油类,在进入生化处理前废水中的油基本被气浮出去,进入生化阶段的废水的CODcr也很低(<700mg/L),没有提及NH3-N的处理效果。CN1262231公开了一种乳化油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没有提及CODcr和NH3-N的处理效果,没有生化处理步骤和最终废水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较高CODcr和NH3-N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处理后的废水中CODcr和NH3-N均可以达到排放标准,该方法可以处理重质原油脱水过程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本发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高CODcr和NH3-N浓度废水进行絮凝处理;
(2)将絮凝处理后的废水加入投有NaY分子筛粉末的厌氧水解酸化反应器中进行处理;
(3)步骤(2)的排放水加入投有活性炭颗粒的高负荷泥法好氧生物处理反应器中进行处理;
(4)步骤(3)的排放水进行低负荷膜法好氧生化处理,处理出水可以达标排放。步骤(2)、(3)、(4)所述的处理步骤均采用连续式操作。
步骤(1)中所述的高CODcr和高NH3-N浓度废水的CODcr浓度一般为3000mg/L~5000mg/L,氨氮浓度一般为150mg/L~350mg/L,可以是各种性质类似的废水,典型的废水为重质原油脱水后产生的高浓度乳化废水。所使用的絮凝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絮凝剂,如可以采用GB-4108型絮凝剂,絮凝剂的添加量为10~30mg/L废水。絮凝处理可以去除部分CODcr和乳化油,减轻后续废水处理负担。
所述步骤(2)特征在于针对该种废水中较高的NH3-N浓度,其厌氧水解酸化生物处理反应器中投加了NaY分子筛粉末,所加入的NaY分子筛粉末体积占反应器体积的5%~15%。NaY分子筛粉末对废水中的NH3-N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废水进入反应器时,NaY分子筛粉末很快可以将进水中的NH3-N吸附,而且在活性污泥颗粒化的进程中有加快“晶核”形成的速度。NaY分子筛粉末起到吸附、粘附核心的作用。反应器内较佳的活性污泥浓度为5~12g/L;较佳的溶解氧浓度0~0.5mg/L;较佳的废水停留时间为4~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81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割玻璃材料的刀轮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氨法制备阻燃级氢氧化镁的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