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液稳定增氮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87785.7 | 申请日: | 200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1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赵刚;李德刚;廖相巍;万雪峰;贾吉祥;曹东;修国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7/072 | 分类号: | C21C7/07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炉外精炼技术,特别涉及一种LF精炼过程中钢液增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钢铁行业,大部分钢种都是要求氮含量较低的,冶炼过程往往是氮含量低水平控制。但是,部分钢种用途不同,某些钢种需要有一定的氮含量,并且要求钢中氮的存在形式以固溶的形式存在钢中,氮元素产生固溶强化作用,能改善其耐蚀性,提高钢的强度,提高钢的焊接接头处的耐蚀性,提高材料整体的耐孔蚀性能,降低选择腐蚀的倾向性。在冶炼过程中,特别是在精炼的过程中,需要给钢液增加一定量的氮,以满足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钢液的增氮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添加固态含氮合金,在炼钢过程精炼后期向液态钢液加入固态含氮合金,含氮合金中的氮元素被钢液吸收,而使钢液达到一定的氮含量;该增氮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冶炼成本高,且钢的氮吸收稳定性差,易导致钢液中的氮含量波动大,甚至氮的成分超出标准范围。另一种方式是向钢液中吹入氮气,氮气中的部分氮元素被钢液吸收,而使钢液达到一定的氮含量;如中国专利“一种含氮纯净钢的增氮方法,(专利号200610117525.9)提供一种含氮纯净钢的增氮方法,在含氮纯净钢钢液二次精炼的末期,采用钢包底吹氮气的方法,对钢包内钢液进行增氮;结束吹氮后,立刻向钢液吹入氩气,对钢液进行清洗。该方法可以在较低的成本下增加钢液中的含氮量,但是,该方法明显延长了冶炼时间,氮气吹入时间较长,一般在15min以上,而清洗时间也要10min以上,整个过程至少延长冶炼周期25min以上,氮收得率低,且不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钢液增氮方法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对LF中钢液实现高效、稳定的增氮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在LF上进行,钢水进入LF后,在造渣的过程中通过增氮枪对电弧区进行增氮。
增氮枪包括吹气主管、保护管和枪体固定装置,保护管近似“Y”形,吹气主管被固定在保护管内,吹气主管弧形段内弧处与保护管弧形段有若干个喷孔。
吹氮时,增氮枪的位置在控制在钢液面以上50~60mm。
喷吹氮气的压力为0.5~0.7MPa,氮气纯度要求大于98.0%,吹入量根据增氮量决定。
在吹氮的过程采用的底吹气体为氩气,底吹流量为300~1500NL/min。
LF钢包底透气砖采用中心布置且单孔式吹气。
采用这种增氮方式增氮效果稳定,氮气利用率高达75%以上,吹氮时间短,在正常的电炉升温过程就可以完成钢液增氮,不需要延长冶炼时间,平均钢水增氮量0.0143%。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增氮枪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吹气主管A进气口;2:保护管进气口;3:吹气主管B进气口;4:吹气主管端部固定装置;5:吹气主管;6:枪体固定装置;7:保护管;8:吹气主管中部固定装置;9:保护管弧形焊接处;10:耐高温涂层;11:保护管A弧形段;12:保护管出气孔;13:喷孔;14:保护管B弧形段;15:吹气主管B弧形段;16:吹气主管A弧形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在500kgLF上实施如下技术方案:
在造渣的过程中,在化渣脱氧结束后,在炉门口插入氮枪进行增氮,为实现最佳的增氮效果,喷吹氮气的压力采用0.6MPa,氮气纯度为98.4%。在吹氮的过程采用的底吹气体为氩气,底吹流量为800NL/min,为保证稳定增氮,LF钢包底透气砖采用中心布置且单孔式吹气,增氮枪距钢液面60mm。
当炉渣泡沫化后,供电时采用长弧操作,当电极埋弧稳定后,通过增氮枪向电极弧光位置均匀的吹入氮气。
增氮枪包括吹气主管5、保护管7和枪体固定装置6,保护管7近似“Y”形,吹气主管5被固定在保护管7内,吹气主管5弧形段15、16内弧处与保护管7弧形段11、14有若干个喷孔13。
吹气主管5为2根铜管,直段端部有进气口1、3,用于连接气源氮气,氮气最后从喷孔13喷出。
保护管7材质采用耐热钢,直段端部有进气口2,其内部通冷却气体氮气,弧形段11、14端部有出气口12,直径为20mm。
喷孔13中心水平向下倾斜30°,吹气主管5的孔直径为10mm,保护管7的孔直径为15mm,每个夹角为15°,共12个。
吹气主管5通过吹气主管5端部固定装置4、吹气主管5中部固定装置8与保护管7固定。
保护管7的弧形段11、14外部涂有耐高温涂料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77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触器式智能电容器
- 下一篇:一种机载直流抗浪涌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