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钙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7723.6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4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海涛 |
主分类号: | A23L1/304 | 分类号: | A23L1/304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钢;张立新 |
地址: | 110136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雾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钙食品,特别是涉及一种钙的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钙是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之一,一般人在25岁以前,应该是正钙平衡的,但现在的婴幼儿和青少年往往存在钙不足的情况,这对婴幼儿和青少年一生的健康影响很大。25岁以后,一般就出现负钙平衡,人体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就要甲状旁腺分泌破骨素,从骨骼中“调钙”,以平衡人体内的环境。50岁以后,总钙量可以减少到30%,随着钙的逐步缺乏,生命的活力就逐步降低,各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严重的缺钙状况会使人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中老年慢性病等病症。因为血液、体液中的钙低到一定程度,就很容易患上这些病。人到70岁以后,骨骼和牙齿中的钙可能减少50%,而人骨骼中全部能够调出的钙就这么多,从而出现叫做“钙枯竭”的状况,一旦达到无钙可调的“钙枯竭”状态,人就会死亡。因此钙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人体对钙的吸收,主要是通过上段小肠的绒毛膜将与“钙结合蛋白”结合的钙离子吸收进入血液和组织中。不同的人,对食物中钙的吸收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婴幼儿由于胸腺非常发达等原因,可将食物中60%以上的钙吸收;青少年可吸收食物中40%以上的钙,成年人则只能吸收食物中20%左右的钙;老年人及身体患有疾病的人,对食物中钙的吸收能力仅为10%左右。
由于上述原因,为了补充人体所需的钙,一般缺钙人群都要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补充钙。目前口服的钙一般为片剂、胶囊等剂型,这些口服剂型都是通过肠胃进行吸收的,他们存在吸收速度慢、吸收率低、服药不方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钙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通过舌吸收,其吸收速度快、吸收率高、服药方便。
本发明各原料及其重量比值范围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的摸索和实验研究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的重量比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发明主要采用纳米粒级的钙,以及氯氟烃、失水山梨酸三酯、枸橼酸、依地酸二钠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或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制备而成,将这些原料组合使得各原料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促进钙被人体快速、高效的吸收。
为了使本发明的口感更好,在上述原料的基础上还可以添加适量的甜味剂及酸味剂,为了使得营养更为丰富还可以添加适量的营养元素。
本发明还可以添加粘合剂,粘合剂是可加可不加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钙气雾剂,它主要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纳米钙15-35份,氯氟烃30-50份,失水山梨酸三酯0.8-2份,枸橼酸0.2-0.5份;依地酸二钠4-8份;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或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2-0.9份。
所述的钙气雾剂,它主要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纳米钙20-25份,氯氟烃35-45份,失水山梨酸三酯1.1-1.3份,枸橼酸0.3-0.4份;依地酸二钠5-7份;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或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4-0.6份。
所述的依地酸二钠由苯甲酸、丙二醇或羟甲基纤维素钠替代。
所述的纳米钙为纳米级的乳酸钙、纳米级的碳酸钙、纳米级的碳酸氢钙或纳米级的氨基酸钙,所述的氯氟烃为一氯二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三氯一氟甲烷、三氯三氟乙烷或二氯四氟乙烷。
所述的钙气雾剂它还包括甜味剂及酸味剂,当纳米钙15-35份时,甜味剂为10-20份,酸味剂为4-8份。
所述的甜味剂为新柚苷、新柚苷二氢酮、麦芽糖醇、麦芽糖、果糖、果葡糖浆、山梨醇、白糖、砂糖、红糖、葡萄糖或木糖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酸味剂为乳酸、苹果醋、柠檬酸、甘草酸、磷酸、酒石酸、冰醋酸、硬脂酸镁、肉桂酸、山梨酸或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钙气雾剂它还包括营养元素,当纳米钙15-35份时,营养元素的用量为0.3-0.6份,所述的营养元素为叶酸、生物素、烟酸、维生素、Mg、I、Zn、K、P、Na、Se、胡萝卜素、碳酸三钠、焦磷酸钠或蛋白酶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钙气雾剂它还包括粘合剂,当纳米钙15-35份时,粘合剂的用量为0.3-0.8份,粘合剂为阿拉伯胶、甘油、果胶、甲基纤维素或葡聚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海涛,未经孙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77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笔
- 下一篇:工业皮带热压机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