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赫-曾德尔干涉型微流控光学陀螺芯片的制作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85328.4 申请日: 2009-11-05
公开(公告)号: CN101704499A 公开(公告)日: 2010-05-12
发明(设计)人: 涂兴华;沈鹏;梁忠诚;徐宁;黄舒舒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邮电大学
主分类号: B81C1/00 分类号: B81C1/00;B81C3/00;G01C19/64
代理公司: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叶连生
地址: 210003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马赫 曾德尔 干涉 型微流控 光学 陀螺 芯片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颖的基于微流控技术的马赫-曾德尔干涉型光学陀螺芯片的制作方法,属于光纤传感器集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流控光学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技术,它将现代微流控技术和微光电子技术相结合,研制一类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具有结构重组和自适应调节能力的光学集成器件和系统,将在传感、通信、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光学陀螺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国防军工、工程测量、石油钻探、飞行导航、GPS定位以及智能机器人控制等。目前已发展到以光纤陀螺和集成光学陀螺为标志的新阶段,并且受到各种应用的广泛关注。各种类型的光纤陀螺,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Sagnac效应,只是各自所采用的位相或频率解调方式不同,或者对光纤陀螺的噪声补偿方法不同而已。根据sagnac效应,如图1,一环形光路在惯性空间绕垂直于光路平面的轴转动时,光路内相向传播的两列光波之间,将因光波的惯性运动而产生光程差,从而导致两束相干光波的干涉。对于光纤陀螺仪,光在介质中传播,其光程差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也与介质的切线速率有关。该光程差对应的位相差与旋转角速率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干涉光强信号的检测和解调,即可确定旋转角速率。本专利中就是采用微环腔结构的光学陀螺利用萨格纳(Sagnac)效应,产生光程差,得到转动角速度的信息。

因此,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了微流控技术后为传统光纤陀螺器件的微型化、集成化、低成本化以及高精度控制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齐绩.对Sagnac效应的一种解释[J].大庆石油大学学报,2007,31(3):146-147.

2梁阁亭,惠俊军,李玉平.陀螺仪的发展及应用[J].飞航导弹,2007,4:38-40.

3刘兰芳,陈刚,金国良.光纤陀螺仪基本原理与分类[J].现代防御技术,2007,35(2):60-64.

4Vali V,Shorthill R W.Fiber Ring Interferometer[J].Appl Opt,1976,15:109-110.

5梁忠诚,赵瑞.微流控光学及其应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J].2008,45(6).17-20.

6吴重庆.光波导理论[M].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90-226.

7D.Psaltis,S.Quake,C.H.Yang.Developing optofluidic technologythrough the fusion of microfluidics and optics[J].Nature,2006,442(7101):381-38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微流控的马赫-曾德尔干涉型微环腔光学陀螺芯片的制作方法,解决光学陀螺集成化制作方法问题,实现结构功能.

技术方案:

1、基本原理和芯片结构:

本发明的基于微流控的微环腔光陀螺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它是“上盖板+微型气泵层+光波导层+下底板”的夹心结构。单元结构中,第一层为上盖板,上面留有排气孔、注液孔和电极孔;第二层为微型气泵层,其上有微型气泵模块,以及与上盖板上小孔对应匹配的排气孔,注液孔及电极孔;第三层是光波导层,除了利用微流道工艺制作的微流道外,中部是储液小槽及与环形流道相通的细流道;第四层为下底板,在下底板下有支撑系统的支点。在该结构中,上盖板、光波导层和下底板皆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考虑到PDMS材料的透光性,结构的上盖板,下底板都需要做遮光处理——即镀反射膜。同时,PDMS材料极强的疏水性,需要通过涂抹聚乙烯醇(PVA)材料来改善。

该系统结构中增加了排气孔。原因有两点,首先在封闭的微环结构中方便注液孔液体的进入,避免气体压强的反压力抵制液体的毛细作用,同时有利于控制液体的流量;其次,由于PDMS对于多数非极性气体稍微渗透,故为了避免非极性气体进入微流道,产生气泡而影响光波导及产生光损耗,就需要去除细管和小槽的非极性气体。系统运行时,可由注液孔向流道内注入液体,液体可选用硅油(1.41),甘油(1.47),苯(1.50)等折射率大且无色,透明的液体。随着液体的注入,流道内多余的气体可以由排气孔排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53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