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保温砌块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5105.8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2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慧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泰克(天津)矿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1/40 | 分类号: | E04C1/4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王 挺 |
地址: | 301700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砌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砌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保温砌块。
背景技术
现在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越来越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而且日益增加的能源消耗会对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持续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颁布新的节能法规,对建筑节能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现有的建筑用砌块通常为水泥砌块或者轻质砌块,其所砌成的墙体的保温效果较差,为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保温材料和施工工艺。通常可以见到的保温材料有矿物棉类、泡沫塑料类、珍珠岩类、树脂材料类、保温砂浆类等多种,但这些保温材料的安装施工工序较多,安装难度较高,而且也相应地增加了墙体的厚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保温砌块,其本身保温效果好且构造简单,而且不会增加墙体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砌块,本砌块包括分处在两侧的侧部,两侧部之间设有连接并降低或阻断二者之间热量传递的隔热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在砌块中设置有隔热部,则砌块本身就具有了极佳的保温效果,在实现相同保温的条件下本发明能够减小墙体的总厚度,从而减少了建筑材料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本砌块的保温效果全部体现在砌块内部,因而墙体外侧面的装饰材料可以按照没有外保温层的墙体来设计施工,从而大大弥补了因墙体外侧设置有外保温层而不能再安装其他质量较重的外饰材料的缺陷。综上所述,本保温砌块的保温效果好且构造简单,同时不会增加墙体厚度。
附图说明
图1、2均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前视图;
图4是图1的左视图;
图5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6、7、8均是隔热桥与本体以及侧部的连接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保温砌块,本砌块包括分处在两侧的侧部10,两侧部10之间设有连接并降低或阻断二者之间热量传递的隔热部20。
进一步的,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的两侧部10之间呈中空状,所述的隔热部20呈柱状或板状或肋状连接在两侧部10之间。
由于侧部10之间呈中空状,因此侧部10之间除隔热部20以外均充斥着空气,当保温砌块堆砌成墙体时,封闭在墙体中的空气即成为良好的隔热介质,这种结构不但可以进一步降低砌块的重量和对原材料的消耗量,还进一步提升了本发明的保温效果。
所述的隔热部20可以全部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制成,此时隔热部的导热系数≤0.5W/(m2·K)。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如图1、2所示,所述的隔热部20由本体21和隔热桥22组成,隔热桥22横贯在本体21之中或设置在本体21的端部。
所述的隔热桥22的导热系数≤0.5W/(m2·K)。
本技术方案中的隔热部20由两部分组成,其中隔热桥22的导热系数比较低,不高于0.5W/(m2·K),这种材质比如木质件,木质件的导热系数大约为0.1~0.3W/(m2·K)。所述的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米厚的材料,当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K或1℃时,在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隔热部20的上述设置方式,有利于在尽可能降低热量传递的条件下保持本身结构的完整性。
所述的隔热桥22实质上就是起到热断桥作用,所述的热断桥是相对于热桥而言,热桥以往又称冷桥,现统一定名为热桥,通常是指传热能力强,热流较密集的部件,而本发明就是通过设置低导热系数的连接部件,并与封闭状态的空气相配合,以达到降低墙体内外侧之间的热传递的保温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隔热部20或者隔热桥22的导热系数≤0.1W/(m2·K)。
作为制作导热系数≤0.1W/(m2·K)的隔热桥22的材质的典型代表,所述的隔热桥22为聚氯乙烯或挤塑板,聚氯乙烯通常叫做PVC,其导热系数为大约为0.04W/(m2·K),而质量较好的挤塑板的导热系数大约为0.03W/(m2·K)。
当然应用于本发明的材质不局限于上述木质件、聚氯乙烯以及挤塑板,只要材料的导热系数不高于0.5W/(m2·K)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泰克(天津)矿物有限公司,未经美泰克(天津)矿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51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酯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替代设计热敏腕带业务表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