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胶束提取菜籽蛋白的后萃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84477.9 | 申请日: | 2009-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9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峰;朱均旺;袁建;鞠兴荣;何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财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07K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玉梅 |
地址: | 21004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束 提取 菜籽 蛋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胶束提取菜籽蛋白的后萃方法。
背景技术
油菜是我国大面积生产的一种油料作物,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菜籽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副产品量巨大,仅菜籽粕产量,每年就超过1000万吨。菜籽粕中含有35%~42%的粗蛋白质, 并且菜籽蛋白中赖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较高,氨基酸平衡优于大豆蛋白,是一种植 物蛋白来源。
目前以菜籽或菜籽粕为原料,生产菜籽蛋白的方法主要有水相法,水相酶解法,有机溶 剂萃取,超滤、渗滤法等方法。水相法在工业生产中往往蛋白提取率较低,还有废水不易处 理,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水相酶解法虽然提高了菜籽蛋白的提取率,但降低某些蛋白功 能性质和营养价值;用醇、酮等有机溶剂制备菜籽蛋白的方法,因工艺复杂、成本高以及溶 剂对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等问题;而超滤、渗滤法生产的料液中含有蛋白质、果胶等大分 子物质,超滤膜膜面或膜孔很容易被污染,导致超滤膜的处理能力下降甚至不能工作,而且 污染后的清洗工作也相当繁杂,致使超滤技术在工业上的推广和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国内外研究者在不段地探索新的蛋白分离技术。反胶束萃取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 的新型高效分离技术【李祥村,贺高红,反胶束萃取蛋白技术的新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5.31 (1)7-12.】。许多研究表明反胶束萃取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分离技术,在分离提纯生物活性 物质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反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溶剂中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一种聚集 体,在反胶束中,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团部分围成一个极性核心,称为水池,这个水池包括 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团内表面和其中的水分,以及溶解于水中的离子等,具有亲水性的生物 大分子就可以溶解于水池中的水分而被以胶束的形式萃取出来。反胶束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它 的含水量W0,即水池中溶入的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它决定反胶束的尺寸。据报道生物 活性物进入反胶束溶液是一种协同过程,即在宏观两相(有机相和水相)界面间的表面活性剂 层同邻近的蛋白质发生静电作用而变形,接着在两相界面形成了包含有生物活性物的反胶束, 此反胶束扩散进入有机相,从而实现了萃取分离,此过程称为前萃。
对于反胶束法提取方法而言,通过前萃工艺得到前萃液固然重要,然而从前萃液中将目 标产物分离出来同样重要,这个过程通常称之为后萃。以往的后萃方法一般是将反胶束溶液 和缓冲溶液接触,调节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使蛋白质转入水相,实现后萃。
但是采用传统的后萃方法,一般是用缓冲溶液消耗量大,浪费大量水资源,使反胶束提 取蛋白质的显著优势被掩盖,在后期还要蒸发大量水分,耗费电能;而且,在传统的后萃过 程中,两相界面上会产生一种白色复合物。这是因为在后萃过程中,蛋白质会与表面活性剂 作用,变性失活,沉淀在两相的界面上。这样,不仅导致蛋白质提取率低,同时也造成表面 活性剂的大量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胶束提取菜籽蛋白的后萃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蛋白质变性程度大 大减小,蛋白提取率高,表面活性剂的损失显著降低;节约水资源,并降低工业生产中的能 耗。
所述的反胶束提取菜籽蛋白的后萃方法为:用反胶束溶液提取菜籽蛋白,得到前萃液, 前萃液经真空浓缩,除去反胶束溶液中的有机溶剂后加入缓冲溶液,萃取分离,得到菜籽蛋 白的水溶液。
由于先采用真空浓缩的方式除去前萃液中的绝大部分有机溶剂,然后加入缓冲溶液得到 后萃液,进行后萃,采用该方法,后萃过程中蛋白质变性程度大大减小,表面活性剂的损失 显著降低;由于预先除去了绝大部分有机溶剂,只需加入少量的缓冲溶液即可实现后萃过程, 不仅蛋白质后萃率高,而且节约水资源,降低后续蛋白质浓缩环节中的能耗,生产成本大大 降低。
用反胶束溶液提取菜籽蛋白的方法如下:将菜籽粕粉加入反胶束溶液中,在超声波作用 下进行萃取,然后经固液分离得到前萃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财经大学,未经南京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44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