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型欠压脱扣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3845.8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0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祥;蒋国良;孙浩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星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24 | 分类号: | H02H3/2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77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型欠压脱扣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欠压脱扣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磁型欠压脱扣器。
背景技术
欠压脱扣器是低压开关中的核心部件,欠压脱扣器驱动顶杆的工作方式有 电磁型和永磁型两种类型。
与永磁型欠压脱扣器相比,电磁型欠压脱扣器具有电路简单,断电后,顶 杆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具有“自复位”能力。
现有电磁型欠压脱扣器普遍存在线圈发热量高,欠压脱扣器启动力矩小或 电路过于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电磁型欠压脱扣器发热量高,欠 压脱扣时启动力矩小或电路过于复杂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型欠 压脱扣器,它具有发热量小,起动力矩大,适用于自吸式、助吸式等各种低压 开关要求的欠压脱扣场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型欠压脱扣器,具 有强启动电路,所述的强启动电路包括与电网连接的滤波电路、降压电容、桥 式整流电路、启动电容、检测启动电路电压的存能检测电路、检测电网电压的 电网电压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和向控制电路供电的系统电源电路;滤波电路的 输出端串接降压电容后接桥式整流电路,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接启动电容阳 极和电磁线圈,电容的阴极接地,电磁线圈的另一端串接一由控制电路控制的 常开触点的开关电路,开关电路的另一端接地,存能电压检测电路和电网电压 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接控制电路输入端。
电磁型欠压脱扣器在“脱扣”启动瞬时欲克服“顶杆”的机械惯量,机构 内部的摩擦力,负载的反作用力。本发明中,电网电压经滤波电路,由降压电 电容降压后,经桥式整流电路转换成直流电压,然后对启动电容充电。启动电 容在开关电路的常开触点未闭合之前,先行充电到一定的数值,由存能电压检 测电路检测其电压值,并判断这一数值满足“强启动”条件后,信号送控制电 路。常开触点闭合瞬间,启动电容上电荷全部释放于电磁线圈,起到“强启动” 目的。之后,启动电容发挥电容的滤波功能。在常开触点未闭合之前,通过降 压电容向启动电容充电,完成强启动的存能准备。在常开触点闭合之后,电磁 线圈上的电压有降压电容的容量的大小决定,且降压电容不产生有功功率,欠 压脱扣器整体发热量小。本发明控制电路采用“双条件”判断,除了判断电网 电压检测电路送来的信号是否需要“动作”,同时判断脱扣器起动时“存能检测 电路”信号。既满足欠压脱扣的有关国家标准,又实现了大力矩启动。降压电 容串接在交流回路,不消耗有功功率。启动电容为欠压脱扣器线圈瞬时提供足 够的能量(启动力矩)。
为达到良好的滤波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的滤波电路为由两个电容和一个 电感组成的π型滤波电路。
为降低电磁型欠压脱扣器的发热量,所述的电网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串 接第一半波整流二极管后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的系统电源电路的输入端 串接第二半波整流二极管后接第一半波整流二极管的负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电磁型欠压脱扣器,具有发热量小,脱扣 瞬时启动力矩大,电路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磁型欠压脱扣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滤波电路,CK.降压电容,BG1.桥式整流电路,CS.启动电容,2. 存能检测电路,3.电网电压检测电路,4.控制电路,5.系统电源电路,6.开关 电路,7.电磁线圈,CL1.第一电容,CL2.第二电容,L1.电感,D1.第一半波整 流二极管,D2.第二半波整流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星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星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38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茶桌
- 下一篇: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循环性能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