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冷凝管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1415.2 | 申请日: | 200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陆明华;张春明;罗行;周浩平;时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F1/36 | 分类号: | F28F1/36;F28F13/0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冷凝 | ||
1.一种强化冷凝管,包括管体(1)和由所述管体(1)上的材料沿管体(1)的半径方向延展并且在管体(1)的外表面绕管体(1)呈螺旋状延伸而成的与管体(1)构成为一体的外翅片(2)以及位于相邻外翅片(2)之间的主凹槽(3),特征在于:所述外翅片(2)的顶部以间隔状态地开设有切口(4),而外翅片(2)的一侧同样以间隔状态地开设有第一副凹槽(5a),第一副凹槽(5a)自所述切口(4)的底部向下延伸至所述的主凹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冷凝管,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翅片(2)的另一侧还间隔开设有第二副凹槽(5b),该第二副凹槽(5b)与所述第一副凹槽(5a)的位置彼此对应并且各自从所述切口(4)的底部向下延伸至所述的主凹槽(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化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副凹槽(5a、5b)和切口(4)三者共同地形成一条形状呈n形的贯通槽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强化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口(4)为深切口(4a)、浅切口(4b)和宽切口(4c)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其组合的任意一种,其中:所述的深切口(4a)与所述管体(1)轴线之间构成有一第一夹角(α′),浅切口(4b)与所述管体(1)轴线之间构成有一第二夹角(β),而所述宽切口(4c)与所述管体(1)轴线之间构成有第三夹角(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切口(4a)的深度为0.2-0.5mm,宽度为0.05-0.5mm,相邻深切口(4a)之间的间距为0.6-2.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浅切口(4b)的深度为0.05-0.2mm,宽度为0.01-0.2mm,相邻浅切口(4b)之间的间距为0.1-0.6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宽切口(4c)的深度为0.2-0.5mm,宽度为0.1-1.0mm,相邻宽切口(4c)之间的间距为0.6-2.0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夹角(α′、β、α″)各为0-50°。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冷凝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切口(4)为深切口(4a)与浅切口(4b)组合时,所述的深切口(4a)与所述的浅切口(4b)呈两隔一或一隔一配置;当所述切口(4)为深切口(4a)与宽切口(4c)组合时,所述的深切口(4a)与宽切口(4c)呈两隔一配置;当所述切口(4)为浅切口(4b)与宽切口(4c)组合时,所述的浅切口(4b)与宽切口(4c)呈两隔一配置或呈一隔一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强化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副凹槽(5a、5b)的宽度各为0.01-0.5mm,深度各为0.01-0.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未经江苏萃隆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14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