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背光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1370.9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74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东;乔明胜;马亮;陈兴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凌林;田兴中 |
地址: | 266004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背光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电视和显示器,具体涉及一种动态背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国内外电视厂商都将液晶电视列为终端技术产品,它具备轻薄便 携、色彩丰富、分辨率大、清晰度高、绿色环保、耗电量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 点,但对比其他种类的电视在对比度、色彩饱和度方面仍有差距。为改善液晶 电视在色彩、对比度方面的表现,业内逐步出现根据画面内容动态配置背光源 的技术,即:通过全局动态、分区动态背光技术提高对比度,降低功耗,通过 色彩优化技术增强色彩饱和度和层次感,但是目前主流的技术方案都是单独为 背光源设计驱动系统,这样需要设计动态背光时序配合,既增加了系统成本, 也不利于系统实现,同时不易于管理和以后的在线升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动态背光控制方法及装置,能 直接用一片主芯片进行动态背光控制。
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问题这样解决:构建一种动态背光控制方法,采用单 一视频处理芯片,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视频图像均匀分区阵列和动态控制模式;
初始化视频处理芯片;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解码并根据视频图像分区阵列配置分析解码输出、提取 分区背光值;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根据视频图像分区阵列配置进行亮度校正;
所述视频处理芯片通过外围驱动电路输出背光。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背光控制方法,所述分析包括数据空间转换,即:红 绿蓝(RGB)数据转其他空间数据,主要是为了分区背光值的统计及处理,分区 背光值是体现了分区的亮度信息,RGB也含有亮度信息,但统计处理不方便。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背光控制方法,该动态背光控制方法还包括所述视频 处理芯片在所述背光处理后对所述解码输出进行图像补偿并通过外围驱动电路 输出视频图像。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背光控制方法,该动态背光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液晶 屏接口规格配置所述外围驱动电路信号输出格式。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背光控制方法,该动态背光控制方法还包括修改输出 视频图像的色彩或灰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问题这样解决:构建一种动态背光控制装置,内置于视 频处理芯片,包括:
中央控制器(CPU),用于配置视频图像均匀分区阵列和动态控制模式,并执 行视频处理芯片的初始化和分区动态控制;
亮度校正子模块,位于所述视频处理芯片中数字处理模块内,与数字处理模 块内的解码子模块连接,用于根据视频图像分区阵列配置提取解码输出的分区 背光值并进行亮度校正。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背光控制装置,所述数字处理模块还包括输入接口子 模块、色度优化子模块和输出接口子模块,所述输入接口子模块与所述解码子 模块连接,所述解码子模块还连接所述色度优化子模块,所述亮度校正子模块 和色度优化子模块连接所述输出接口子模块。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背光控制装置,所述输出接口子模块是可配置输出接 口子模块,用于根据液晶屏接口规格配置输出信号格式。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背光控制装置,所述亮度校正子模块包括:分区统计 亮度归一化系数单元,用于统计视频图像每个分区的亮度归一化系数;分区修 正亮度单元,与所述分区统计亮度归一化系数单元连接,用于修正分区亮度数 据;驱动信号输出单元,与所述分区统计亮度归一化系数单元连接,用于输出 分区驱动信号。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背光控制装置,所述驱动信号是电流电平驱动信号或 脉冲宽度调制驱动信号。
本发明提供的动态背光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改造液晶电视或显示器片上系 统SoC直接实现动态背光控制,避免了独立背光驱动系统和额外的时序配合, 易于管理和以后的在线升级,在减小电路规模、动态控制背光源点亮从而降低 整机功耗、提高整机性能方面,有很大的改善,进一步可根据液晶屏接口规格 配置可配置输出接口模块信号输出格式,能广泛适用于各种液晶电视或显示器 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液晶电视机原理框图;
图2是实施例图1所示液晶电视机中数字处理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3是实施例图2所示数字处理模块中亮度校正子模块的原理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13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