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复合酶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81132.8 | 申请日: | 2009-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9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龙;李健;赵文涛;魏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北京中瑞华泰应用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23K1/165 | 分类号: | A23K1/165;A23K1/17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9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复合 饲料添加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壳皮、饼等副产物,以多株菌生产高蛋白饲料和畜禽饲料添加剂,使废物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变废为宝,原料来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提高了饲料投入产出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技术由于含有大量的活性酶和促长因子,提高了动物新陈代谢功能,使之产生对动物机体互相协同及综合平衡作用,使营养物质在动物肠道中快速降解,促进动物对饲料营养成份的吸收和转化,以达到促进动物增长和节约饲料的目的。该技术主要应用于猪、鸡、牛、羊等动物饲料促长剂和生物高蛋白饲料。本发明生产方法及工艺易掌握,投资小,成本低,适宜个体、中小企业和乡镇投资建厂。
技术背景
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具有促进动物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动物疾病的饲料添加剂,是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特殊蛋白质。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和863支持的项目,同时也是农业部重点支持的科技项目。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生猪饲养大国,拥有世界上单胃动物最大生产量,使用酶制剂潜力很大。在生产中添加酶制剂辅助和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时,特别对仔猪生长发育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仔猪体内酶的活性和消化吸收能力不如成年猪;另外,早期断奶后,摄取营养的形式由易消化的母乳转为较复杂的以谷物为主的日粮,在短时间内仔猪消化道难以完全适应这种变化,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如在日粮中添加配制剂,是提高断奶仔猪饲料利用率的一个新途径。
预计未来10年内,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成本的下降,新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产销量必然大幅度提高。饲用酶制剂在生产中的普遍应用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但随着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提高,都将逐一解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环境意识的增强,饲用酶制剂以其不产生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等优势将会进一步被推广应用。
现有技术中有多篇专利文件公开了种种高效生物蛋白酶复合动物促长剂系列产品,其中最接近的对比文献为:
公开号CN1338511A公开了利用硫色曲霉等制作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其缺点是:一是菌种未列入农业部公布的饲料添加剂目录中;二是工艺设计过于简单。
公开号CN1175361A公开了利用生物酶制作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其缺点是:工艺制作公开不完全,在生产和制造中很难实现。
公开号1435114A公开了利用多种生物酶制作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其缺点是:一是生物菌种的名称和编号以及工艺没有完全公开,无法制作生物菌剂;二是实例不具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工艺设计和配方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制作微生物复合酶与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以及载体复配生产畜禽饲料添加剂的方法,采用制作多菌生物复合酶与合理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复配,使之产生对动物机体互相协同及综合平衡作用,通过生物多菌复合酶与其它物质的作用,充分利用饲料的利用率,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吸收及其转化,以达到促进动物增长和节约饲料的目的。
本技术发明中应用了以下几个生物菌种和有机物、微量元素,其中,生物菌种是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购进并经复活、诱变、分离、纯化后,选取高活性菌株做为生产菌种;无机原料以及微量元素,需从市场购买;有机物农作物副产物需从有关部门收取或收购,经发酵和烘干处理。
本技术发明的微生物高蛋白复合动物促长剂系列产品及其生产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菌种及菌剂的制作:
1)黑曲酶AS3. 316果胶酶的制作与培养:
(1)斜面菌种制作:
①培养基制作
培养基:蔗糖30.0g,硝酸钠3.0g,硫酸镁0.5g,氯化钾0.5g,硫酸亚铁0.01g,磷酸氢二钾1.0g,琼脂15.0g,蒸馏水1000mL。放置电炉上溶解,待琼脂溶解后,装入试管,每管装量一般为管的五分之一处。装管后管口塞上棉塞,用报纸包好,放入灭菌锅中,121℃灭菌30min。灭菌后,拔掉电源,待压力回到0时将放气阀直立,打开灭菌锅,将培养基拿出摆成斜面,斜面长度为管的1/3处,等斜面凝固后开始接种。
②接种:
第一,将接种室及接种工具用紫外线灭菌20~30min,关掉灭菌灯5~10min后再进行接种。
第二,用右手小指、无名指和手掌拔下棉塞并夹紧,棉塞下部应露在手外,勿放桌上,以免污染;
第三,将试管口迅速在火焰上微烧一周,使试管口上可能沾染的少量杂菌或带菌尘埃得以烧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北京中瑞华泰应用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中国科学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北京中瑞华泰应用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11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加湿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