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低合金热轧铁素体贝氏体耐候钢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80491.1 | 申请日: | 2009-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许振刚;杨瑞青;陈爱华;郭海荣;李冉;李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0 | 分类号: | C22C38/50;C21C1/02;C21C5/30;C21C7/10;C21C7/076;C21D8/00;B21B3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安纪平;刘洪京 |
地址: | 215625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合金 热轧 铁素体贝氏体耐候钢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高强度低合金热轧铁素体贝氏体耐候钢,其特征在于,该钢种包含 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碳0.05~0.10%、硅0.30~0.45%、锰1.00~1.50%、 磷≤0.015%、硫≤0.01%、铬0.50~0.70%、镍0.20~0.30%、铜0.20~0.40%、 铝≤0.05%、钛0.01~0.025%、铌0.03~0.05%以及余量的铁和杂质;
该钢种的焊接冷裂纹敏感系数
Pcm=C+Si/30+(Mn+Cu+Cr)/20+Mo/15+Ni/60+V/10+5B≤0.2;
同时,其耐腐蚀指数I≥6.0,其计算公式参照美国ASTM G101标准,具体 如下:
I=26.01Cu+3.88Ni+1.2Cr+1.49Si+17.28P-7.92CuNi
-9.1NiP-33.39Cu2
或参照日本JISF标准,其耐腐蚀指数J>1,其计算公式如下:
J=1/[(1.0-0.16C)×(1.05-0.05Si)×(1.04-0.016Mn)×(1.0-0.5P)×(1.0+1.9S)× (1.0-0.1Cu)×(1.0-0.12Ni)×(1.0-0.3Mo)×(1.0-1.7Ti)]
该钢种的屈服强度≥450MPa
该钢种是采用如下工艺制备的:
采用铁水预脱硫、转炉顶底复合吹炼、RH真空循环脱气工艺以及钙处理和 LF精炼工艺处理铁水,获得轧钢所需钢锭,将钢锭加热到1200~1250℃,并均 热处理1~2小时,而后对钢锭进行两阶段控制轧制处理,其中,再结晶区轧制 开轧温度控制在1120~1150℃之间,未再结晶区轧制精轧开轧温度控制在940~ 980℃之间,精轧结束温度控制在810~830℃之间,其后对经热轧的钢材进行控 制冷却处理,使钢材迅速冷却至550~590℃,最后对钢材进行卷取,得到成品 耐候钢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低合金热轧铁素体贝氏体耐候钢的制备方 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获取轧钢所需钢锭的过程为:
依次采用铁水预脱硫、转炉顶底复合吹炼、RH真空循环脱气工艺以及钙处 理和LF精炼工艺处理铁水,获得钢锭包含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碳0.05~ 0.10%、硅0.30~0.45%、锰1.00~1.50%、磷≤0.015%、硫≤0.01%、铬0.50~ 0.70%、镍0.20~0.30%、铜0.20~0.40%、铝≤0.035%、钛0.01~0.025%、铌 0.03~0.05%以及余量的铁和杂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低合金热轧铁素体贝氏体耐候钢的制备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经热轧的钢材进行控制冷却处理的过程中,冷却速率 在15~20℃/s。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低合金热轧铁素体贝氏体耐候钢的制备方 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
进行所述均热处理,使钢锭中合金元素完全固溶;
在控制冷却处理过程中,冷却开始温度控制在800~830℃之间,冷却速率 控制在15~20℃/s;
在卷取过程中,卷取温度控制在550~590℃之间;
最终得到的成品耐候钢种的焊接冷裂纹敏感系数≤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04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