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闩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9598.4 | 申请日: | 2009-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4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赖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机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闩锁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子装置中,例如笔记本电脑,为了要固定电池及考虑笔记本电脑的整体美观,所以会使用门盖与笔记本电脑的机壳结合,使电池藏于门盖之下,让笔记本电脑具有整体美观性。
大部分的使用者习惯多买一个备用电池,以避免使用中的笔记本电脑的电池没电时,只能依靠外部充电器与插座的连接才能继续使用及充电的情况。若是身处于没有插座的环境中,而且身边只有唯一的一颗电池,便会容易处于无法继续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尴尬情况。
然而,门盖必须要与机壳紧密的结合才能防止电池从机壳中掉落出来。但是,当使用者欲更换电池时,通常会发生门盖与机壳结合地太紧密,所以门盖难以从机壳上取下的问题。或者,使用者过于用力而使门盖坏掉无法再与机壳结合。再者,就算使用者顺利地将门盖从机壳上取下,电池紧密地固定在机壳中,也让使用者很难将电池从机壳中取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使用便利性的闩锁机构。
本发明提出一种闩锁机构,其包括一机壳、一电池、一滑动块以及一门盖。电池、滑动块及门盖皆配置于机壳上,其中滑动块位于电池以及门盖之间。当滑动块朝一第一方向相对机壳滑动时,滑动块先解除电池的限位,且滑动块持续朝第一方向滑动,滑动块使门盖以一第二方向相对机壳开启,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在本发明闩锁机构的一实施例中,其中滑动块包括一第一滑动件以及一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位于一电池的一侧,而第二滑动件位于第一滑动件及门盖之间。当第一滑动件朝第一方向相对机壳滑动时,第一滑动件解除电池的限位,且第一滑动件带动第二滑动件使门盖以第二方向相对机壳开启。
在本发明闩锁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滑动件具有一第一导引结构,而门盖具有一第二导引结构,当第二滑动件朝第一方向滑动并接触门盖时,第一导引结构沿着第二导引结构移动使第二滑动件同时带动门盖以第二方向相对机壳开启。此外,第一导引结构为凸柱,而第二导引结构为凹槽。再者,第二导引结构具有相连的卡勾、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其中第一侧壁与第一方向夹一钝角,而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夹一锐角,且第三侧壁与第二侧壁夹一直角。第二侧壁与第三侧壁形成一受挡部,且当门盖相对机壳开启时,第二导引结构与受挡部互相限位,使门盖保持相对机壳开启的状态。
在本发明闩锁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滑动件相对靠近第二滑动件的一末端为一限位卡勾,当第一滑动件朝第一方向移动时,解除限位卡勾与电池的限位。
在本发明闩锁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机壳具有导引柱,而第一滑动件具有第一限位槽,且导引柱位于第一限位槽中,以限制第一滑动件于第一方向上相对机壳滑动。
在本发明闩锁机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机壳还具有一挡点,且当第二滑动件位于锁住位置上时,第二滑动件受到挡点限位。
在本发明闩锁机构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伸缩弹簧,而第一滑动件相对远离第二滑动件的末端及第二滑动件相对靠近第一滑动件的末端为卡勾,且这些卡勾与伸缩弹簧对应连接。
基于上述,本发明闩锁机构采用两阶段的作动,先解除机壳与电池的限位再解除机壳与门盖的限位,且在使用者未将门盖从机壳上取下前,门盖相对机壳保持开启的状态,所以使用者可以方便地从机壳上取下门盖,具使用便利性。
为让本发明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闩锁机构的局部透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第二滑动件相对门盖移动的局部立体透视图;
图4为图3的门盖保持相对机壳开启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闩锁机构的门盖脱离机壳时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闩锁机构; 1100-机壳;
1110-导引柱; 1120-挡点;
1200-电池; 1300-第一滑动件;
1310-限位卡勾; 1320-第一限位槽;
1330、1420-卡勾; 1400-第二滑动件;
1410-第一导引结构; 1500-门盖;
1510-第二导引结构; 1512-卡勾;
1514-第一侧壁; 1516-第二侧壁;
1517-受挡部; 1518-第三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95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罐自动抛光机
- 下一篇:一种自走式防腐管坡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