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户接口反馈装置、用户接口反馈方法和程序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78281.9 申请日: 2009-10-09
公开(公告)号: CN101714026A 公开(公告)日: 2010-05-26
发明(设计)人: 伊凡·波佩里夫;丸山重明 申请(专利权)人: 索尼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G06F3/01 分类号: G06F3/01;G06F3/041
代理公司: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郭定辉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户 接口 反馈 装置 方法 程序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户接口反馈(user interface feedback)装置、用户接口反馈方 法及其程序。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能够在例如用户操作在触摸板上显示 的开关或类似的可操作元件时提供以触觉响应的形式的用户接口反馈的用户 接口反馈装置、用户接口反馈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当前,用户接口正用于其中在液晶显示器或其他类型的触摸板上显示开 关或类似的可操作元件的各种领域,所述开关是可由用户的指尖操作的。这 种触摸板接口被配置以将开关、按钮、滚动条(slider)、拨号盘(dial)、或 其他元件显示为图像,并随后当关于特别的屏幕显示区域检测到与用户指尖 的接触时执行预定处理。

但是,当操作这种接口时,用户未接收到当物理地移动实际的开关或滚 动条时体验的相同的触觉响应。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通过产生复制实际 开关的响应的阻力、振动或声音来提供用户接口反馈的接口。这类接口被称 为触觉接口,且在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3-330611、No. 2004-21528和No.2003-288158中进行了描述。

作为示例,一个触觉接口涉及在触摸板周围安装压电致动器。当用户按 下触摸板上的可操作按钮时,产生振动和声音,由此提供与物理地操作实际 按钮类似的用户接口反馈。

以下三个种类示范了提供用户接口反馈的触觉接口的类型。

(1)振动触觉(vibrotactile)装置

(2)二维(2D)触觉显示器和矩阵

(3)电刺激装置

上述接口类型概括如下。

(1)振动触觉装置

响应于用户操作产生振动或类似的效果的接口装置被称为振动触觉装 置。振动触觉装置被配置以例如,通过使用将电信号转换为振动的致动器或 类似的元件,与和用户指尖的接触对应地产生振动。

基于扭矩的触觉反馈装置是振动触觉装置的一个示例。基于扭矩的触觉 反馈装置从当开始或停止马达的旋转时产生的扭矩创建反馈,然后其由用户 作为用户接口反馈而感觉到。(例如,参见:M.Yoshie,H.Yano,H.Iwata, “Development of non-grounded force display using gyro moments”,人机接口协 会会议的记录,2001,pp.25-30;和Y.Fukui,S.Nishihara,K.Nakamura,J. Yamashita,“Hand-held torque feedback display”,SIGGRAPH01摘要和应用的 记录,2001,ACM,p.192。)

但是,通过这种配置,足够的扭矩的产生涉及并入相对大型的马达,其 难以被安装在紧凑的便携式装置中。此外,使用这种马达的配置仅能够提供 遵循特定模式的反馈,且可能不能产生任意的模式。一旦开始,其还难以突 然停止从装置的反馈的输出。

用在比如移动电话和游戏控制器之类的装置中的许多振动马达提供有不 对称轴或凸轮。这样在固定的延迟时间之后从这种配置启动振动。因为致动 器展示出相当大的等待时间,所以上述配置不适于交互式应用。

另外,例如,压力致动器、音圈和比如螺线管之类的磁致动器也用作用 于振动整个装置和直接刺激用户的手的元件。(例如,参见:R.Hughes和A. Forrest,“Perceptualisation using a tactile mouse”,视觉化′96,IEEE,1996; M.Fukumoto和S.Toshiaki,“ActiveClick:Tactile feedback for touch panels”, CHI′2001,详细文摘,ACM,2001;I.Poupyrev,S.Maruyama等,“Ambient Touch:Designing tactile interfaces for handheld devices”,UIST′2002,ACM, 2002;和I.Poupyrev和S.Maruyama,“Tactile interfaces for small touch screens”,UIST,ACM,2003。)

(2)二维(2D)触觉显示器与矩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82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