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短挠性件尾部的悬臂件、磁头折片组合及磁盘驱动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8249.0 | 申请日: | 200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4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冯先文;张举刚;田探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5/56 | 分类号: | G11B5/56;G11B5/48;G11B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沙田香***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短挠性件 尾部 悬臂 磁头 组合 磁盘 驱动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记录磁盘驱动单元,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短挠性件尾部的悬臂件及具有该悬臂件的磁头折片组合和磁盘驱动单元。
背景技术
磁盘驱动单元是一种常见的信息存储设备。参见图1A,传统的磁盘驱动单元100基本上包括多个可旋转的磁盘111、用于驱动所述磁盘111旋转的主轴马达112、绕驱动臂轴113旋转以读取磁盘轨道上的数据的磁头悬臂组合116和与所述磁头悬臂组合116连接的印刷电路板117。所述磁头悬臂组合116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臂114和一个磁头折片组合115。
参见附图1B,所述磁头折片组合115包括具有读/写感应头的磁头121以及用于承载或支撑该磁头121的悬臂件190。如图所示,悬臂件190由组装在一起的负载杆123、基板125、枢接件124及挠性件122构成。
图1C图示了挠性件122的详细结构。如图所示,挠性件122上形成有多组沿挠性件122的长度方向的电导线131、多个粘接端子150以及多个测试片135。电导线131的一端穿过该连接端子150和该测试片135电性连接至一前置放大器(图未示),另一端延伸到悬臂舌片(图未示)。具体地,每个粘接端子150包括连接片132和形成在该连接片132上的孔133。该孔133的形状类似于一把钥匙。参考图1B-1C,当通过焊料连接该粘接端子150和印刷电路板117时,焊料在加热时从该孔133中流出,从而将挠性件122和印刷电路板117粘接。
由于孔133的形状,没有足够的区域放置动态性能测试片135以进行动态性能测试。因而,需要在挠性件122的尾部增加一附加区域134用于放置动态性能测试片135。且在动态性能测试过程完成后,将该附加区域134移走。由于该附加区域134使得挠性件122的长度增加,从而导致批量生产悬臂件时费用的增加。
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悬臂件、磁头折片组合及磁盘驱动单元,以克服上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短挠性件尾部的悬臂件,所述挠性件尾部的粘接端子既可用于粘接,又可用于动态性能测试,因而缩短悬臂件的长度,从而降低批量生产悬臂件的费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头折片组合,所述磁头折片组合的悬臂件包括具有短尾部的挠性件,且所述挠性件尾部的粘接端子既可用于粘接,又可用于动态性能测试,因而缩短悬臂件的长度,从而降低批量生产悬臂件的费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盘驱动单元,所述磁盘驱动单元的悬臂件上包括具有具有短尾部的挠性件,且所述挠性件尾部的粘接端子既可用于粘接,又可用于动态性能测试,因而缩短悬臂件的长度,从而降低批量生产悬臂件的费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磁头折片组合的悬臂件,该悬臂件包括挠性件,所述挠性件的尾部上设有多组电导线和多个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的粘接端子,其中,每个所述粘接端子包括连接片和形成在所述连接片一端的孔,所述孔通过粘接材料电性以及机械连接所述连接片和所述印刷电路板,所述连接片设有与所述孔相邻的粘接部分和用于测试的暴露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里,所述孔包括一个中心孔和两个与所述中心孔连接的通槽,所述连接片的所述粘接部分位于两个所述通槽和所述暴露部分之间。较佳地,所述连接片为铜片。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挠性件还包括不锈钢层和两层绝缘层,其中一层所述绝缘层形成于所述不锈钢层和另一层所述绝缘层之间,所述电导线形成于另一层所述绝缘层内部。较佳地,所述绝缘层由聚酰亚胺制成。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所述挠性件还包括形成在所述挠性件表面的覆盖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磁头折片组合,包括磁头及悬臂件,所述悬臂件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磁头的挠性件。所述悬臂件包括所述挠性件,所述挠性件的尾部上设有多组电导线和多个与印刷电路板连接的粘接端子,其中,每个所述粘接端子包括连接片和形成在所述连接片一端的孔,所述孔通过粘接材料电性以及机械连接所述连接片和所述印刷电路板,所述连接片设有与所述孔相邻的粘接部分和用于测试的暴露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科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新科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82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GSM网络短消息的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数据通信装置
- 下一篇:调度组呼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