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粘结预应力筋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7577.9 | 申请日: | 2009-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5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尚仁杰;吴转琴;范蕴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9/02 | 分类号: | B29C69/02;B29C47/02;B29C47/00;B29C59/02;B05C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洪进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结 预应力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缓粘结预应力筋是目前我国预应力技术中的一项新兴技术,它在使用中既具有简便易行的工艺特性又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缓粘结预应力筋是由预应力筋、包裹在预应力筋外的塑料护套和夹设于预应力筋和塑料护套之间的缓凝胶粘剂组成,塑料护套的外表面具有凹凸状刻痕,其中缓凝胶粘剂在施工前期具有一定流动性及对钢材良好的附着性,随时间推移缓凝胶粘剂逐渐固化,与预应力筋、塑料护套之间产生粘结力,当缓凝胶粘剂完全固化后,缓粘结预应力筋通过塑料护套的凹凸刻痕与混凝土的嵌固作用,产生整体力学效果。
目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生产采用手工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无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有保障的缓粘结预应力筋的生产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缓粘结预应力筋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预应力筋在牵引机的带动下依次经过缓凝胶粘剂涂覆装置、外包护套挤出成型机、外包护套压痕机和冷却装置;
所述缓凝胶粘剂涂覆装置包括:一支架;一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一料罐,所述第一料罐具有一顶盖;一涂覆头,所述涂覆头为水平设置的封闭的管体,所述涂覆头两头分别设有一通孔;所述第一料罐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与所述涂覆头相连接;一油压泵,所述油压泵的出口连接有一压力调节控制盘,所述压力调节控制盘通过第一气管与所述第一料罐的顶盖相连接;所述涂覆头通过两头的通孔供所述预应力筋穿过;所述缓凝胶粘剂涂覆装置在所述预应力筋的外表面涂覆上缓凝胶粘剂涂层,形成带有缓凝胶粘剂涂层的预应力筋;
所述外包护套挤出成型机包括:料斗、机体、机头和电机,所述机体和机头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加热套,所述机体和机头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机体包括料筒和设于料筒内的螺杆,所述螺杆通过皮带轮和皮带与所述电机相连接,所述机头外形成T字形,所述机头由模套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模套内的与所述机体垂直的筒状模芯组成,所述模套的出口与所述模芯之间形成一环形开口,所述模芯内设有同轴的芯管,所述芯管的两端套设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通过点焊与所述模芯相连接,所述芯管和模芯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芯管供带有缓凝胶粘剂涂层的预应力筋穿过:所述外包护套挤出成型机在带有缓凝胶粘剂涂层的预应力筋外包覆上塑料护套,形成带有塑料护套的预应力筋;
所述外包护套压痕机包括机体、齿条驱动装置和模压装置;所述机体顶部为水平工作台面,所述水平工作台面上具有一纵向长槽;所述模压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机体的水平工作台面上的成矩形布置的四根固定轴、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固定轴上的正六棱柱、每两根固定轴上的正六棱柱上连接有一条位于所述机体的水平工作台面上的水平环形模块链,所述模块链包括若干个外侧面宽内侧面窄的模块,所述模块的底部形成齿条,所述模块的宽面朝外窄面朝内,所述模块的窄面与所述正六棱柱的侧面相对应,所述模块的宽面沿水平方向设有若干同轴的大圆弧形凹槽和小圆弧形凹槽,大、小圆弧形凹槽交替设置,相邻两所述模块通过铆钉和上、下模块连接片相铰接,两条水平环形模块链的相邻的直线部分相互平行并接触配合形成中心为通孔的加工部,所述水平工作台面上的纵向长槽位于所述加工部的下方;所述齿条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水平工作台面的纵向长槽与所述加工部的模块的齿条相啮合;所述加工部的中心的通孔供带有塑料护套的预应力筋穿过;所述外包护套压痕机将带有塑料护套的预应力筋的塑料护套压制成波纹状的压痕,形成带有压痕的塑料护套的预应力筋;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热水喷淋装置和常温水槽冷却装置,带有压痕的塑料护套的预应力筋先后经过热水喷淋装置和常温水槽冷却装置,热水喷淋装置向带有压痕的塑料护套的预应力筋喷洒的是温度为40~90度的热水,之后再经常温水冷却至常温,带有压痕的塑料护套的预应力筋经冷却装置冷却后形成缓粘结预应力筋,所述缓粘结预应力筋通过产品收集转盘卷绕收集。
所述缓凝胶粘剂涂覆装置还包括一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二料罐,所述第二料罐具有一顶盖,所述第二料罐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与所述涂覆头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一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一第二控制阀,所述压力调节控制盘与所述第一气管之间通过三通相连接,所述三通的另一连接口连接有一第二气管,所述第一气管上安装有一第一气阀,所述第二气管上安装有一第二气阀。
本发明的优点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75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上的车轮内胎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织物湿热传递的仿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