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氨氮废水用的电去离子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7557.1 | 申请日: | 2009-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8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方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C01C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废水 离子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回收氨氮废水用的电去离子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工艺步骤:
(1)一股经预处理后,水质达到污染系数SDI≤5,浊度≤1NTU,COD≤1mg/L, 硬度≤1mg/L要求的氨氮废水,分别流入各个并联设置的首个模块淡水室,在直流电场作 用下,该废水中的NH4+、NO3-离子,经离子交换膜迁移至各个浓水室,经多级串联模块, 使末级模块淡水室的出水中氨氮质量浓度小于15mg/L,将该出水收集于纯水罐中,通过纯水 罐出口纯水输出管,送至工艺系统回用;
(2)另一股经预处理后,水质符合上述要求的氨氮废水,进入电去离子装置浓水罐,经 水泵进入各个并联设置的首个模块浓水室,从淡水室迁移过来的离子,不断进入流经多级串 联模块浓水室的浓水中,使浓水增浓,该浓水再回入浓水罐,浓水如此循环增浓,直至浓水 罐中增浓液内铵盐质量浓度达到为1%~25%这一预期要求,最后,增浓液再从浓水输出管流 出,经蒸发浓缩结晶,获得铵盐化工产品。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回收氨氮废水用的电去离子装置,其特征是主要包括膜堆、 电极装置、紧固装置和增浓装置四个部分组成:膜堆是该装置的核心部分,位于该装置的中 间,呈板框形,它是由离子交换膜隔开的,呈相应交替排列的浓、淡水室组成,在淡水室内 填充有树脂;电极装置位于膜堆的两端部外侧,由电极和极水室组成;紧固装置位于膜堆的 两个端部,由螺栓和压板组成,螺钉穿过整个膜堆和两端压板,拧紧螺母,压板就压紧膜片 和固定各室位置;增浓装置是由连接膜堆浓水室与浓水罐之间的管道、水泵和浓水罐所组成, 浓水能在增浓装置中循环并由于从膜迁移过来的离子不断进入而得到增浓。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回收氨氮废水用的电去离子装置,其特征是模块的浓水室 内不填树脂,靠独立的管道与水泵和浓水罐相连,浓水循环流动并得到增浓。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回收氨氮废水用的电去离子装置,其特征是模块的淡水室 内水流方向自上而下,与浓水室和极水室内水流方向相反,呈逆流布置。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回收氨氮废水用的电去离子装置,其特征是模块的淡水室 内填充的树脂,根据欲回收铵盐不同而有所区别:对硝酸铵用阴、阳混合树脂,对氯化铵、 碳酸铵、碳酸氢铵、硫酸铵和硫酸氢铵,则用单一阳树脂。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回收氨氮废水用的电去离子装置,其特征是模块的极水室 不与浓水室及淡水室相通,靠独立的管道与水泵和极水罐相连,极水循环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方,未经王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755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辅助移动接入网关迁移的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一次性诊断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