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纬寻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7368.4 | 申请日: | 2009-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4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五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五顺 |
主分类号: | H01Q3/08 | 分类号: | H01Q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55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纬 寻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根据圆与直线的关系、平行线特征等几何学原理设计制作的经纬寻星器,涉及卫星天线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卫星天线寻星主要是以下两种方法:
1、首先计算或查询仰角、极化角、方位角参数,再使用指南针、量角器、重锤等工具寻星,该方法成本低,但操作较烦琐,非专业人士不易掌握。
2、另一方法是利用接收机的信号指示或数字寻星器寻星,该方法能精确确定卫星方位,但面临成本高、操作烦琐的缺陷,非专业人士同样不易掌握或购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不用计算和查询就可确定天线的三大角参数,适合非专业人员寻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圆与直线的关系、平行线特征等几何学原理,模仿经纬仪设计制作的经纬寻星器,所述寻星器不仅解决了需要计算或查询参数的问题,而且该寻星器结构简单、直观易操作、成本低、易工业化生产,可满足非专业人员安装同步卫星天线寻星的需要。
本发明由赤道圆环1、圆心2、寻星支点3、卫星方位点4、经度环5、寻星指示棒6、纬度量角器7、天线方位点8、纬度指示棒9、重锤10、指南针11和中心轴12组成;其中经度环5、卫星方位点4在赤道圆环1圆周上,卫星方位点4在半径点上,纬度量角器7呈空心圆与赤道圆环1垂直同圆心,天线方位点8在纬度量角器7圆周处,纬度指示棒9连接圆心2、天线方位点8,寻星支点3位于纬度指示棒9距圆心1/6.6半径处,寻星指示棒6连接寻星支点3、卫星方位点4,纬度指示棒9悬挂重锤10、顶端设置指南针11,中心轴12连接圆心2、纬度量角器7极点90度处并垂直于赤道圆环1。
也可改进为电子指示寻星或自动寻星器,在纬度指示棒9合适位置安装位移取样空心杆13,在其底部安装上、下、左、右4根金属棒并接上电极,重锤10悬挂于其中并接有电极,电子罗盘14代替指南针11。
也可改进为寻星遥控器,在寻星支点3安装仰角信号电位器16,卫星方位点4安装极化角电位器17,天线方位点8安装方位角电位器18,极化角电位器17、方位角电位器18与连接卫星方位点4、天线方位点8的连接杆15联动,仰角信号、极化角信号、方位角信号经多芯电缆传输到天线端,与天线端的仰角电位器、极化角电位器、方位角电位器及电子罗盘等信号源一起经电压比较电路,驱动天线端电动装置做出相应的方位调整。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无需计算就可确定天线仰角、极化角、方位角参数。
2、卫星经度和天线方位点参数可调整,便于选星、换星。
3、零件少,成本低,结构简单,直观易操作,满足非专业人员安装卫星天线寻星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结构图。
图2是赤道圆环剖视图。
图3是电子指示或自动控制图。
图4是寻星遥控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由赤道圆环1、圆心2、寻星支点3、卫星方位点4、经度环5、寻星指示棒6、纬度量角器7、天线方位点8、纬度指示棒9、重锤10、指南针11、中心轴12组成;其中经度环5、卫星方位点4在赤道圆环1圆周上,卫星方位点4在半径点处,纬度量角器7呈空心圆与赤道圆环1垂直同圆心,天线方位点8在纬度量角器7圆周处,纬度指示棒9连接圆心2、天线方位点8,寻星支点3位于纬度指示棒9距圆心1/6.6半径处,寻星指示棒6连接寻星支点3、卫星方位点4,纬度指示棒9悬挂重锤10、顶端设置指南针11,中心轴12连接圆心2、纬度量角器7极点90度处并垂直于赤道圆环1。
现以正馈天线为例做使用说明,先调整经度环5、纬度量角器7、纬度指示棒9使卫星方位点4、天线方位点8对应卫星和天线所在经纬度;用夹具将寻星指示棒6固定在降频器下方,寻星指示棒6必须与天线信号波束方向一致,降频器水平极性与寻星支点3的旋转轴平行;旋转降频器,抬高或降低天线仰角,当纬度指示棒9与重锤10平行并重直于地面时,确定天线的仰角和极化角;最后利用指南针11,协助中心轴12指向正南方,此时中心轴12将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确定方位角,寻星指示棒6指向为卫星所在方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五顺,未经王五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73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视频智能监控平台的门禁系统和门禁控制方法
- 下一篇:适应性接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