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防水工法、复合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76420.4 | 申请日: | 2009-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发 |
| 主分类号: | E04B1/66 | 分类号: | E04B1/66;E04D11/02;E04D5/10;B32B37/10;B32B37/15;B29C47/92;C08L2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水工 复合 防水 卷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复合防水卷材于建筑结 构形成双面密贴的防水工法和所述工法中使用的复合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建筑的个性化、多样化更为突出, 但是,人们还是习惯采用过去的防水方法,如用三元乙丙、PVC或非焦油聚氨 酯涂料。目前在防水市场上流行的防水材料、无论是涂料还是卷材还是非焦油 聚氨酯涂料,这些材料从开始施工到后期维护,都存在不可解决的难题,具体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一般防水卷材来说,但怎样把这些好的卷材连成一片,形成一道密不 透水的防水层是个难题,搭接、节点的处理已成为防水卷材施工的关键所在。
(2)一些防水材料的材质太软,稍稍有一点硬物就容易把材料破坏,如非 焦油聚氨脂,改性沥青等。如果基层有个别沙粒,防水层做上后很容易被顶破, 而且施工现场的一些器具就容易破坏到防水层。特别是地下室侧墙保护层的做 法,大部分防水材料采用的保护材料都是泡沫板,这样的保护层很难与防水层 粘牢。
(3)刚性防水材料防未知的结构变形引起的裂缝。
(4)传统的柔性防水材料基本与结构是分离的,没有多大的粘结力,只要 一个点被破坏,水就会从这里进入防水层的背水面,而结构的漏水点往往不是 防水层真正的受损点。在维修时很难找到防水层真正的漏水点,几乎无法维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 与建筑结构密贴的、施工简便的建筑防水工法、所用的复合防水卷材及其制备 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防水工法,在建筑结构基面上涂刷一道聚合物水泥粘结料,然后 铺设聚乙烯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聚合物水泥粘结料与防水卷材相互嵌合、互 补、相容,紧密贴合形成结构层与卷材层的粘结层(增强层),形成一道与建筑 结构层及刚性防水保护层双面密贴的整体防水层。在防水卷材上面抹水泥砂浆 (保护层),水泥砂浆(保护层)与防水卷材面层的涤纶无纺布相互嵌合、紧密 贴合形成保护防水卷材和防水兼容的外层,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构筑一建筑结构层;
(2)设置粘结层:在所述建筑结构基面上均匀涂刷厚度为1.2mm的聚合物 水泥粘结料,构成粘结层;
(3)铺设复合防水卷材层:将预制的复合防水卷材平铺在所述粘结层聚合 物水泥粘结料表面上;该卷材与相邻卷材之间的结合方式为平行对接或搭接, 大面卷材铺贴完毕后进行结点加强处理,构成复合防水卷材层。所述的塔接方 式为:将塔接部位清理干净,在防水卷材上下两面抹上聚合物水泥粘贴料;
(4)设置保护层:用混凝土覆盖所述的复合防水卷材,抹平,构成所述的 保护层;
上述结构层、粘结层(增强层)、防水卷材层、保护层共同构成一道双面密 贴的整体防水层;其中的复合防水卷材上下两面与粘结层聚合物水泥粘结料在 固化前相互嵌入融合,形成一道与建筑结构层及保护层双面密贴的整体防水层。
上述的塔接方式,其搭接宽度:长边不小于80mm、短边不小于100mm。
(5)重复上述步骤(2)~(4),可构成双重防水结构。
一种上述建筑防水工法的复合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其包括螺杆式注塑机, 其包括如下步骤:
(1)注塑机预热:将螺杆、模具设备加热部位先加热1.5~2.0小时;
(2)配料混合:将聚乙烯和黑色母放在混料锅中搅拌混料,并烘干水分 10~20分钟;
(3)挤出成型:将混料放入料斗中,由螺杆转动注入原料,原料经加热的 螺杆与模具,挤压成聚乙烯树脂薄膜;
(4)加压复合增强粘结层:聚乙烯树脂薄膜由模具口出到三辊压延,压延 滚辊将短纤针刺非织造布复合到聚乙烯树脂薄膜两面,经卷压辊挤压定型,形 成复合防水卷材;
其中,最重要要调节好压延滚辊的两端压力及压辊的转速,压力一定要保持 两边平衡,做到两面粘结增强层复合状态好,不剥离防水层、不起毛,但又不伤害卷 材的内膜部位
(5)牵引裁边收卷、包装,出成品。
其中,上述步骤(1),螺杆部分的加热温度应由低渐高:(1)区100±5℃(2) 区110±5℃(3)区130±5℃(4)区150±5℃(5)区170±5℃(6)区19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发,未经刘新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64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平衡电路、方法以及系统
- 下一篇:多单元电池系统及管理编号赋予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