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调节透过眼镜的光的亮度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76416.8 | 申请日: | 2009-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6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神谷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26/02 | 分类号: | G02B26/02;G02C7/00;A61B5/02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波;杨本良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调节 透过 眼镜 亮度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节透过眼镜的光的亮度(或光强度)的方 法和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能够调节透过其的光的亮度的眼镜。此 外,本发明涉及实施对透过眼镜的光的亮度的调节的程序。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38257的优先权,其内容结合 于此以作参考。
背景技术
在例如专利文献1的各种文献中已经研制并且公开了用于调节透 过眼镜的光的亮度(例如光强度或亮度)的各种类型的方法和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8-76767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防止用户的眼睛疲劳(或视力疲劳)的方 法,其中基于在应用的环境中测得的照度来调节显示器的亮度。这减 小了带给用户眼睛的疲劳或紧张,以便获得显示器的高的能见度。
通常,由于长时间地观看显示器屏幕而积累的眼睛疲劳,用户可 能频繁地体验到眼睛的闪烁。本发明者已经认识到专利文献1的技术 只是简单的设计为基于应用的环境的照度来调节显示器的亮度,而不 是根据用户的疲劳状态来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力图解决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改进该问题。
本实施例旨在基于用户的生理状态来减少对用户眼睛的负担或疲 劳。
具体地,本发明针对适合于眼镜的调节装置,该眼镜中的每个都 包括其透射轴在前方视野中是可调节的两个偏振滤光镜。该调节装置 包括生理参数接收单元、角度计算单元和偏振滤光镜调节单元,所述 生理参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通过测量用户身体而产生的生理 参数;所述角度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接收到的生理参数,计算将在偏振 滤光镜的透射轴之间形成的目标角度;所述偏振滤光镜调节单元用于 旋转至少一个偏振滤光镜,从而使形成在偏振滤光镜的透射轴之间的 当前角度与目标角度相一致。
本发明针对一种眼镜,其包括一对两个偏振滤光镜、生理参数接 收单元、角度计算单元和偏振滤光镜调节单元,所述一对两个偏振滤 光镜具有在前方视野中改变其之间角度的可调节透射轴,所述生理参 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至少一个通过测量用户身体而产生的生理参数; 所述角度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接收到的生理参数,计算将在偏振滤光镜 的透射轴之间形成的目标角度;所述偏振滤光镜调节单元用于旋转至 少一个偏振滤光镜,从而使形成在偏振滤光镜的透射轴之间的当前角 度与目标角度相一致。
本发明针对一种调节方法,其包括步骤:接收至少一个通过测量 用户身体而产生的生理参数;基于接收到的生理参数,计算在偏振滤 光镜的透射轴之间形成的目标角度;以及旋转至少一个偏振滤光镜, 从而使形成在偏振滤光镜的透射轴之间的现有的角度与目标角度相一 致。
本发明针对一种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偏振滤光镜调节过程,其 包括步骤:接收至少一个通过测量用户身体而产生的生理参数;基于 接收到的生理参数,计算在偏振滤光镜的透射轴之间形成的目标角度; 以及旋转至少一个偏振滤光镜,从而使形成在偏振滤光镜的透射轴之 间的当前角度与目标角度相一致。
附图说明
通过将附图和接下来对特定优选实施例的描述相结合,本发明的 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示出了偏振滤光镜调节系统的图解,包括与由用户佩戴的 眼镜连接的调节装置和生理参数测量装置;
图2是用于说明透过包括两个偏振滤光镜的每个镜片的光的亮度 的图解;
图3是示出了调节偏振滤光镜的透射轴之间的角度的调节装置的 装置的方框图;
图4示出了描述与每个用户有关的生理参数的生理参数表格的纲 要;以及
图5是示出了用于调节偏振滤光镜的透射轴之间的角度的偏振滤 光镜调节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现在将参考说明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将认识到使用本发明的技术可以完成很多可替换的实施例,并且本 发明不限于用于说明目的而描述的各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偏振滤光镜调节系统的 整体结构的图解。
偏振滤光镜测量系统包括调节装置10、生理参数测量单元20、以 及眼镜30。将调节装置10和生理参数测量单元20连接在一起,以便 彼此通信。将调节装置10连接以驱动电机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64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片材输送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超声换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