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甲状腺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75203.3 | 申请日: | 2009-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57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祁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屯留县科技情报服务中心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P43/00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贾俊峰 | 
| 地址: | 0471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甲状腺炎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治疗甲状腺炎的药物,特别涉及到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治疗甲状腺炎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甲状腺炎为甲状腺组织发生变性、坏死、渗出、增生等炎症病理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病症。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等,系由病毒或病毒产生变态反应引起的甲状腺炎症。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又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炎有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实质性萎缩,嗜酸性变。此二型甲状腺炎以女性为多,中年发病率高。
亚急性甲状腺炎起病多为急性,其临床症状先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少数有神经紧张、心悸、出汗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表现,并在颈下部一侧或二侧出现疼痛,沿二侧颈部放射至下颌、耳根、枕后等部位,咳嗽、吞咽、转动颈部时疼痛加剧。甲状腺至弥漫性肿大,也可先起于一侧,数日或数周后另一侧再起病。病程趋向于自发地或经过治疗后缓解消失,但易复发,如此反复多次,最终痊愈。
中医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属“瘿痈”范畴,多因风温、风火客于肺胃,内有肝郁胃热,积热土壅,挟痰蕴结,以致气血凝滞而成。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属中医“气瘿”范畴,是由于忧患,情志内伤,以致肝脾气逆、气滞、脏腑失和而生。肝肾不足,气化失调。升降障碍。气血凝结。留滞颈部肝经所络之处。
目前临床上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药物较多,主要以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治疗,该药效果较好,但对人体有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中药治疗甲状腺炎则是研究的热点,但有些中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成本低、毒副作用较小的的治疗甲状腺炎的药物。
提供该药物的制备方法是本发明的另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钩藤 6-12 丹皮 6-12 黄药子 6-12
夏枯草 6-12 海藻 6-12 昆布 6-12
地丁草 9-15
本发明药物各组份优化的质量配比是:
钩藤 9 丹皮 9 黄药子 9
夏枯草 9 海藻 9 昆布 9
地丁草 12
本发明药物可以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药剂,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大蜜丸。
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a、取上述质量份数的中草药分别粉碎成80-100目细粉,然后混合均匀。
b、按蜂蜜∶药粉=1∶1-2的比例取蜂蜜炼制,加入上述药粉合坨、搓条、制丸。
本发明组方中,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平肝风,除心热;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行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黄药子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等;夏枯草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还可治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海藻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疠,睾丸肿痛,痰饮水肿;昆布消痰软坚、泄热利水、止咳平喘、祛脂降压、散结抗癌;地丁草清热解毒。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该药方中,各组份互补协同,辩证治疗,使得该药物能平肝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主治肝热痰湿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并有很好疗效。
治疗时,将该药物于早、午、晚分三次服用。
应用本发明药物临床治疗甲状腺炎病人104例,结果大多数畏冷、发热等全身症状消除,局部疼痛消失,肿大甲状腺平复,个别人还存在部分肿大;结治愈率89%有所好转45例,有效率96%。临床试验结果证明,本发明药物效果明显、确切,并且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按照下述重量准备原材料:
钩藤3Kg、丹皮3Kg、黄药子3Kg、夏枯草3Kg、海藻3Kg、昆布3Kg、地丁草4Kg。
取上述质量的中草药分别粉碎成80-100目细粉,然后混合均匀;按蜂蜜∶药粉=1∶1-2的比例取蜂蜜炼制,加入上述药粉合坨、搓条、制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屯留县科技情报服务中心,未经山西省屯留县科技情报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5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