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盾构机筒体翻身作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73844.5 | 申请日: | 2009-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6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詹纯新;刘权;时梦明;谢为金;刘志刚;滕宏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093 | 分类号: | E21D9/09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梁 勇 |
| 地址: | 410013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机筒 翻身 作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盾构机筒体翻身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盾构机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全名为盾构隧道掘进机。目前,盾构机已广泛用于地铁、铁路、公路、市政、水电等隧道工程;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圆柱形的筒体(即护盾)沿隧洞轴线边向前推进边对土壤进行挖掘,对挖掘出的还未衬砌的隧洞段起着临时支撑的作用,承受周围土层的压力及地下水压。施工过程中,挖掘、排土、衬砌等作业均在护盾的掩护下进行。
众所周知,盾构机筒体的外形尺寸较大及自身重量较重(最重约130t),这样,盾构机下井工作前筒体翻身操作极不方便。现有技术中,盾构机翻身操作大多使用两台起重设备,翻身作业时,首先,使用两台起重设备平吊起盾构机,然后,一台主吊车提钩操作、另一台副吊车溜钩操作,从而完成盾构机筒体的翻身。
上述现有盾构机的翻身作业需要两套起重设备、两名起重设备操作者及指挥人员的协调才能确保两台起重设备动作的一致性,显然,增加了施工单位的吊装成本及吊装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吊装操作的盾构机筒体翻身作业方法,以有效降低施工单位的吊装成本及吊装难度。
本发明提供的盾构机筒体翻身作业方法,采用一具有主、副起升卷扬的起重机、至少一定滑轮装置和至少一钢丝绳索具,并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A、准备工作;
调定起重机的工作状态:主臂额定起重量G、副臂额定起重量G1以及主臂与副臂定滑轮组间水平距离L1;
盾构机筒体上吊点的确定:水平放置状态下,筒体的近起重机侧设置至少一组吊点,两个吊点为一组且所述两个吊点沿筒体的轴向依次设置;远离起重机侧的筒体上部设置至少一个吊点;
B、将所述钢丝绳索具穿装于定滑轮装置上且其两端分别与近起重机侧的盾构机筒体上的一组吊点固定连接,并将所述定滑轮装置挂装于主起升卷扬的主吊钩上;将盾构机筒体的远离起重机侧的吊点挂装于副起升卷扬的副吊钩上;
C、操纵主起升卷扬和副起升卷扬配合作业,完成盾构机筒体的翻身作业。
优选地,所述定滑轮装置为两个,所述钢丝绳索具为两根;所述筒体的近起重机侧设置两组吊点,且两组吊点左右对称设置在筒体的两侧;远离起重机侧的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两个吊点,且两个吊点左右对称设置。
优选地,步骤C中所述操作主起升卷扬和副起升卷扬配合作业具体如下述步骤进行:
C1、同时操纵主起升卷扬和副起升卷扬提升主吊钩和副吊钩;以主、副吊钩的速率是否一致为判断条件,获得盾构机筒体是否大致呈水平状态起升的判断结果;
C2a、当所述判断结果表征盾构机筒体大致呈水平状态起升时,则盾构机筒体底面离开地面至预定距离值L2后,操纵主起升卷扬和副起升卷扬停止提升动作;
C3a、操纵副起升卷扬下放;盾构机筒体的另一侧端面大致呈水平状态,操纵副起升卷扬停止下放动作,至此完成盾构机筒体的翻身作业。
优选地,步骤C中,盾构机筒体底面与地面之间的预定距离值
优选地,所述起重机的主臂拉板和副臂拉板上分别设置有力矩限制器,且,步骤C1中通过主臂拉板上的力矩限制器控制整车稳定性,步骤C2a和C3a中通过主臂拉板上的力矩限制器和副臂拉板上的力矩限制器控制整车稳定性。
优选地,当步骤C1中获得的判断结果表征盾构机筒体未大致呈水平状态起升时,则进行下述步骤:
C2b、操纵主起升卷扬提升、副起升卷扬下降;盾构机筒体的另一侧端面大致呈水平状态,操纵主起升卷扬和副起升卷扬停止动作,至此完成盾构机筒体的翻身作业。
优选地,所述起重机的主臂拉板和副臂拉板上分别设置有力矩限制器,且,步骤C1中通过主臂拉板上的力矩限制器控制整车稳定性,步骤C2b中通过主臂拉板上的力矩限制器和副臂拉板上的力矩限制器控制整车稳定性。
优选地,步骤A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38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镍氢废电池负极材料浸出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轮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