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73521.6 | 申请日: | 2009-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41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洪性哲;权淳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M1/247;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戚传江;谢丽娜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 ||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终端主体;
附设于所述终端主体的窗口,该窗口具有第一和第二区域;
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背面的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被配置成通过所述第一区域来显示可见信息;
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的背面的至少一个开关,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被配置成在向内按压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区域时允许输入信息;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处的钩状构件,该钩状构件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二区域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终端主体包括设置有窗口的窗口安装部分,该窗口安装部分包括支撑表面,并且该窗口的第一区域被附设到该支撑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窗口安装部分包括:
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由所述支撑表面限定,使得通过该第一通孔可看见在所述显示模块上的信息输出;以及
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对应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被设置在该第二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的印刷电路板,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被安装在该印刷电路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钩状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一侧的凸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凸缘包括:
固定部分,该固定部分附设到所述窗口的后表面;以及
停止部分,该停止部分从所述固定部分延伸,该停止部分被配置成所述终端主体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凸缘由金属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窗口由可弹性偏转的合成树脂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窗口通过粘合剂而附设到所述支撑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背面的支撑板,该支撑板由透明材料制成,用于向所述第一区域提供刚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多个键孔,所述多个键孔中的每个键孔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可按压按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至少两个推压区,每个推压区被形成为邻近于所述多个键孔中的相应的一个,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包括至少两个开关,每个推压区被配置成在被推压时按压所述两个开关中的相应的一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推压区位于距离所述第一区域比所述多个键孔位于距离所述第一区域更远,以便增加所述推压区的偏转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在每个所述推压区上指示表示键输入信息的符号、字符、以及数字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至少两个触摸区,每个触摸区位于邻近于所述多个键孔中的相应一个并且位于与所述推压区中的相应一个相对,并且
其中,在每个所述触摸区的背面安装有触摸传感器,该触摸传感器被配置成检测施加到所述触摸区中的相应的一个的触摸输入。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包括至少两个触摸区,每个触摸区位于邻近于所述多个键孔中的相应的一个,并且
其中,在每个所述触摸区的背面安装有触摸传感器,该触摸传感器被配置成检测施加到所述触摸区中的相应的一个的触摸输入。
17.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窗口,该窗口具有第一和第二区域;
终端主体,该终端主体被配置成支撑所述第一区域,使得所述第二区域在被按压时可偏转;
设置在所述终端主体中的至少一个开关,所述至少一个开关被配置成在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区域向内偏转时允许输入信息;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处的钩状构件,该钩状构件被配置成限制所述第二区域向上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钩状构件包括停止部分,该停止部分被配置为啮合所述终端主体的一部分以限制所述第二区域的向上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352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