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nZnLi系铁氧体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73395.4 | 申请日: | 2009-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4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 发明(设计)人: | 中畑功;李小龙;黑田朋史;车声雷;森健太郎;青木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4B35/26 | 分类号: | C04B35/26;H01F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mnznli 铁氧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MnZnLi系铁氧体,更详细而言,是用于开关电 源等电源变压器等的磁芯的MnZnLi系铁氧体,特别是涉及谋求在宽 的温度范围内磁损耗(磁芯损耗)小,且烧结体强度,特别是抗弯强 度(弯曲强度)提高的MnZnLi系铁氧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设备向小型化、高输出功率化急速发展。与之相伴 的是各种部件向高集成化、高速处理化发展,从而要求供给电力的电 源线路大电流化。对于变压器、扼流圈这种部件也要求在大电流下驱 动,此外由于汽车等使用环境的高温化、驱动时放热所产生的温度上 升,因而要求在100℃附近稳定驱动。
为了适应大电流驱动,对于铁氧体磁芯,要求在高温下、例如100 ℃以上的温度范围内的高饱和磁通密度。此外,为了保证优良的磁稳 定性和高可信赖性,期望有可以降低100℃附近的磁损耗(磁芯损耗) 值、且可以减少100℃附近的磁损耗(磁芯损耗)值对温度的依赖性、 并具有优良的高温贮存性的铁氧体的方案。
此外,由于要适应铁氧体磁芯的小型化和薄型化,所以需要其具 有高抗弯强度。然而,大部分用于变压器的MnZn铁氧体存在抗弯强 度低的问题。此外,在具有将变压器浸入焊料槽进行焊料焊接工序的 情况下,需要磁芯具有耐热冲击性。
认为与本申请相关的现有技术有以下文献。
在日本专利第3487243号中,为了较容易地将饱和磁通密度高且 磁芯损耗为最小的温度调整为实用温度,公开了一种添加必须成分Li、 Ca、Si作为副成分的MnZn铁氧体。
在日本特开2007-238429号公报中,为了提供在100℃下具有更高 的饱和磁通密度、且在100℃下磁芯损耗较低的铁氧体材料,公开了一 种添加Li作为副成分的MnZn铁氧体。
在日本专利第3924272号中,为了提供高温范围内磁芯损耗小、 且即使在高温下贮藏磁芯损耗等劣化也较小的铁氧体材料,公开了一 种添加Co作为副成分的MnZn系铁氧体。
在日本特公平4-3089号中,公开了一种在Li-Zn-Mn铁氧体中含 有Co的铁氧体材料。然而,Li的含量比锌和锰各自的含量高,与本发 明的范围完全不同。此外,该现有技术中Fe2O3的量少于化学理论量。
发明内容
对于上述的高饱和磁通密度特性、降低磁损耗(磁芯损耗)值的 温度依赖性的特性等的要求没有止境,因而需要谋求性能进一步提高 的MnZnLi系铁氧体的方案。
此外,上述各现有技术是关注高饱和磁通密度、100℃附近磁芯损 耗的降低、以及在高温贮存时的磁芯损耗劣化等的效果而进行组分配 合的技术,而并非是以提高特别是抗弯强度为目的而进行组分配合的 技术。因此,现有的MnZnLi系铁氧体产品的抗弯强度并不是十分令 人满意,因此要求一种具有以下性能的新MnZnLi系铁氧体的方案, 即可以非常有效地防止例如变压器用磁芯制造过程和变压器装配工序 中破裂、破损等发生,谋求产品产量进一步提高,并进一步具有优良 的磁芯耐热冲击性。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现状而首创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 MnZnLi系铁氧体,该铁氧体具有高饱和磁通密度特性、和优良的降低 磁损耗(磁芯损耗)值的温度依赖性的性能,此外,实现了抗弯强度 的提高,从而提高了产品产量,且磁芯的耐热冲击性优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MnZnLi系铁氧体以如下方式构成。 作为主成分含有以Fe2O3换算计为54.0~58.0mol%的氧化铁,以ZnO 换算计为3.0~10.0mol%的氧化锌,以LiO0.5换算计为0.3~1.5mol% 的氧化锂,余量(以MnO换算)为氧化锰,作为副成分含有相对于所 述主成分以CoO换算计为500~2000重量ppm的C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未经T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33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