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高光泽度的聚丙烯基树脂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3301.3 | 申请日: | 2009-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3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郑相镐;李度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TOTAL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贾成功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光泽 聚丙烯 树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光泽度的聚丙烯基树脂,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过混合均聚丙烯和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而制备的聚丙烯基树脂,其中通过控制聚丙烯基树脂中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的含量、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中乙烯的含量以及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的特性粘度,与常规聚丙烯相比,使所述聚丙烯基树脂提高为具有更高光泽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各种增强聚丙烯光泽度的方法。韩国专利公开2006-0104109公开了一种通过将铝助色颜料与聚丙烯混合来改善聚丙烯光泽度的方法,以及韩国专利公开2005-0070568公开了一种通过将硫酸钡与聚丙烯混合来改善聚丙烯光泽度的方法。
然而,现有技术的方法使用外部添加剂来增强光泽度,这引起成本增加的问题,且由于使用外部添加剂而使制备方法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且提供一种通过在均聚丙烯的聚合过程中混合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且不添加任何外部添加剂而制备的聚丙烯基树脂,其中通过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的含量、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中乙烯的含量以及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的特性粘度来控制聚丙烯基树脂的光泽度。
发明详述
通过在均聚丙烯的聚合过程中混合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EPR”)来制备本发明的聚丙烯基树脂,其中EPR的含量为5-15重量%,EPR中乙烯的含量为25-50mol%,EPR的特性粘度为2.0-5.0dl/g,且聚丙烯基树脂的熔融指数为1-40g/10分钟(230℃,2.16kg)。
本发明的聚丙烯基树脂是多相树脂,其中将均聚丙烯和EPR混合成一体,其中EPR的含量为5-15重量%。当EPR的含量低于5重量%时,树脂的冲击强度降低,而当超过15重量%时,显示白化,这两种情况都不优选,这是因为所述树脂不适合应用于产品的制备。
EPR中乙烯的含量优选是25-50mol%。当EPR的含量低于25mol%时,树脂的冲击强度降低,而当超过50mol%时,显示出变白,这两种情况都不是优选的。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查在聚合过程中输入的乙烯的含量,来控制EPR中乙烯的含量。
此外,EPR的特性粘度优选为2.0-5.0dl/g。当特性粘度低于2.0dl/g时,树脂的冲击强度降低,且当超过5.0dl/g时,显示出变白,这两种情况都不是优选的。
聚丙烯基树脂的熔融指数优选为1-40克/10分钟。当熔融指数低于1克/10分钟时,树脂的加工性能恶化,这使得制备过程困难,而当超过40克/10分钟时,树脂的冲击强度降低,这两种情况都不优选。
可以通过聚合方法例如淤浆法、本体淤浆法和气相法来制备本发明的聚丙烯基树脂,在所述聚合方法中在反应器前端产生均聚丙烯,以及在反应器后端产生EPR,然后将产物以均匀混合的状态挤出成为树脂。
发明效果
与现有技术树脂相比,通过在制备生产过程中EPR的组成、含量和性能,不使用用于增加光泽度的外部添加剂,本发明的聚丙烯基树脂具有高光泽度,由此由于没有另外的添加剂而降低制备成本。
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
将通过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主旨,不应该理解为限定本发明范围。
如下所述测量以下的实施例和对比实施例中制备的树脂物理性能:
1)EPR的含量(重量%):通过在120-150℃下将聚丙烯基树脂溶解在癸烷(decan)和二甲苯溶剂中并测量可溶部分的量,测量聚丙烯基树脂中EPR的含量。
2)乙烯的含量(mol%):通过使用FT-IR,由溶解在癸烷和二甲苯溶剂中的EPR样品,测量乙烯的含量。
3)EPR的特性粘度(dl/g):通过使用粘度计测量EPR的特性粘度。
4)光泽度(%):根据ASTM D523-89的方法,通过使用光泽度测量装置来测量光泽度。
5)冲击强度(kgfcm/cm):通过使用ASTM D256来测量IZOD冲击强度。
6)流动度(可加工性)(cm):通过在相同挤出条件下聚丙烯基树脂流动的最大距离来测量流动性。
实施例
通过在均聚丙烯聚合过程中混合EPR以使得树脂具有表1所示的组成来制备聚丙烯基树脂。通过挤出装置将各树脂挤出而制备样品。在室温(23℃)下将挤出的样品保持72小时,且测量物理性能并示于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TOTAL株式会社,未经三星TOTAL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3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氢氧气体发生器
- 下一篇:整体铸造式自行车链条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