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灯附接的啮合式紧固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3279.2 | 申请日: | 2009-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3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R·R·布赖斯;G·G·戈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00 | 分类号: | B60Q1/00;F21V1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 武;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灯附接 啮合 紧固 | ||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总体涉及用于车辆的灯组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附接灯组件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机动车通常配备有用于为车辆操作者提供照明、为其他车辆操作者发信号以及各种其他功能的灯组件。在组装进车辆之前,灯组件预组装进灯壳体。灯组件可包括用于灯工作所需的其他部件和电路。此外,灯组件可包括多个灯,或者用于多个特征的灯。
[0003]灯壳体设计成符合使用该灯壳体的车辆特定的封装需求。在组装过程期间,希望灯壳体容易地安装在车辆中。灯壳体典型地在多个位置处附接到车辆从而提供支承。然而,必须考虑灯壳体所附接的部件的制造差异。
发明内容
[0004]希望提供一种用于将灯壳体附接在车辆中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可在紧固件与车辆之间提供可调节的配合。
[0005]车辆包括车身,车身具有位于其中的紧固件接收器。接收器限定有位于接收器内并且向内突出的至少一个车辆环。
[0006]用于所述灯组件的紧固件包括紧固件头部。灯柄部从所述紧固件头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车辆柄部从所述紧固件头部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灯柄部包括多个突出环,并且所述车辆柄部包括带螺纹的接合部。在所述车辆柄部组装在所述接收器中时,所述带螺纹的接合部接合所述至少一个车辆环。
[0007]当结合附图,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对为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最优模式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将灯组件保持在机动车内的紧固件的示意性部分透视图;
[0009]图2是图1的紧固件的示意性透视图;
[0010]图3是组装在灯组件上的图1和2的紧固件的示意性透视图;以及
[0011]图4是以虚线示出的图1-3的紧固件和车辆紧固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考附图,其中在整个附图中相似的参考标记标识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图1是将灯组件12保持在机动车14内的紧固件10。紧固件10与灯组件12组装在一起。然后灯组件12组装到车辆14中。每一个灯组件12可以使用多个紧固件10。
[0013]用于将紧固件10组装到车身18的车辆接收器16(即,由车身18限定出的腔)靠近车辆前部20而定位在车身18上。车辆14上的表面22形成为在紧固件10组装到车辆14时提供用于紧固件10的止挡点。此外,紧固件10包括灯表面24,灯表面24形成将灯组件12组装在紧固件10上的主动止挡。多个车辆接收器16可形成在车身18上的多个位置处,用于接收多个紧固件10。此外,多个灯组件12可位于机动车14上的其他位置处。紧固件10可用于固定与车辆14相关的所有灯组件12。
[0014]图2示出紧固件10的透视图。紧固件10包括灯部26,灯部26用于将紧固件10保持到灯组件12(图1中示出)。灯部26具有带突出环30的灯柄部28。突出环30优选地围绕柄部28同心并且彼此均匀间隔开。灯柄部28从紧固件10的头部32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0015]图3示出组装在灯组件12内的灯柄部28。头部32包括灯表面24,灯表面24形成将灯组件12附接到灯部26的主动止挡。紧固件10被推送到在灯组件12的组件表面34上限定出的开孔33(图4中示出)中。灯组件12内的槽35对应于紧固件10上的突出环30(图2中示出)。突出环接合在槽内以将紧固件10保持在灯组件12内。可在长度和宽度上改变灯部26以对应于灯组件12的开孔。
[0016]返回参考图2,车辆柄部36从头部32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在车辆柄部36上限定出带螺纹的接合部38。此外,对齐部40和台肩42也可位于车辆柄部36上。台肩42提供表面以在与车辆接收器16的表面接合时形成主动止挡。对齐部40有助于将紧固件10组装在车辆14中。对齐部40成锥形使得车辆柄部36的直径朝端部44减小,以在灯组件12在车辆14中组装期间协助使车辆柄部36与车辆接收器16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32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密度聚氨酯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 下一篇:可倾倒或可流动产品的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