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铕激发氯硅酸锶蓝绿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72405.2 | 申请日: | 200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2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树英;王淑华;孙乃霞;李复印;贺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61 | 分类号: | C09K11/6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803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发 硅酸 蓝绿色 荧光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产品,具体地说是适用于有选择性地诱集害虫应用光源的一种铕激发氯硅酸锶蓝绿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已普遍开始意识到农药对人类健康、食品安全性、环境的负面影响。从“飞蛾扑火”的自然现象人们受到启发,光可以引诱飞蛾,至此开辟了人类历史上防治害虫手段的新篇章,灯光诱杀害虫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最初人们使用煤油灯、篝火,进而用黑光灯、高压汞灯等方式诱杀害虫,这些方式在防治过程中都暴露了致命的缺点,即效果差,诱杀无选择性,大量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消耗资源大,人畜安全无保证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了现在利用灯光诱杀害虫存在的弊端,针对灯光的波长、波段对人身及目标生物的各种影响,靶标生物对电子辐射波、频率的不同反应,利用昆虫的复眼结构和对特定光波的趋性差异,提供了有选择性地诱集害虫的应用光源的一种铕激发氯硅酸锶蓝绿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荧光分的化学组成成分由以下化学式表示:
M4Si3O8Cl4:Eu;
其中M为碱土碳酸盐(Sr、Ca、Ba);其制备原料为:SrCO3、SrCl2、SiO2、Eu2O3;摩尔组成为:1.83∶2.01∶3∶0.05;其制备方法用固相合成法,先按比例准确称量原料,研细混匀后将混合原料置于高纯钢玉坩埚中,放入高温炉在300℃-1200℃预烧1-8小时,冷却、研磨,再置入高纯钢玉坩埚中,放入高温炉充入氢氮还原气在300℃-1200℃烧结,冷却后,粉碎,用热水洗去氯离子,干燥过筛后制备成蓝绿色荧光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制得的蓝色荧光粉的电荷迁移带与汞线匹配良好,谱峰高,适用于汞线253.7nm激发。本发明的蓝色荧光粉中的阳离子主要为碱土金属、稀土金属,烧结工艺相对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该荧光分的化学组成成分由以下化学式表示:
M4Si3O8Cl4:Eu;
其中M为碱土碳酸盐(Sr、Ca、Ba);其制备原料为:SrCO3、SrCl2、SiO2、Eu2O3;摩尔组成为:1.80∶2.0∶3.5∶0.05;其制备方法用固相合成法,先按比例准确称量原料,研细混匀后将混合原料置于高纯钢玉坩埚中,放入高温炉在300℃-1200℃预烧1-8小时,冷却、研磨,再置入高纯钢玉坩埚中,放入高温炉充入氢氮还原气在300℃-1200℃烧结,冷却后,粉碎,用热水洗去氯离子,干燥过筛后制备成蓝绿色荧光粉。
实施例2:其制备原料为:SrCO3、SrCl2、SiO2、Eu2O3;它们之间的摩尔组成:1.8∶2.0∶3∶0.05;其制备方法用固相合成法,先按比例准确称量原料,研细混匀后将混合原料置于高纯钢玉坩埚中,放入高温炉在300℃-1200℃预烧1-8小时,冷却、研磨,再置入高纯钢玉坩埚中,放入高温炉充入氢氮还原气在300℃-1200℃烧结,冷却后,粉碎,用热水洗去氯离子,干燥过筛后制备成蓝绿色荧光粉。
实施例3:其制备原料为:原料为SrCO3、SrCl2、SiO2、Eu2O3;它们之间的摩尔组成:2∶2.01∶3∶0.05;其制备方法用固相合成法,先按比例准确称量原料,研细混匀后将混合原料置于高纯钢玉坩埚中,放入高温炉在300℃-1200℃预烧1-8小时,冷却、研磨,再置入高纯钢玉坩埚中,放入高温炉充入氢氮还原气在300℃-1200℃烧结,冷却后,粉碎,用热水洗去氯离子,干燥过筛后制备成蓝绿色荧光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鹤壁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24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