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流电脱盐脱水设备的出口收集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72286.0 | 申请日: | 2009-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5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家国;汪实彬;崔中强;袁海欣;崔新安;潘灵;刘英;李兵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洛派克能源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G33/02 | 分类号: | C10G33/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 地址: | 201318上海市南***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流 脱盐 脱水 设备 出口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流电脱盐脱水设备所使用的一种出口收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油田及炼油厂广泛使用电脱盐脱水设备来脱除原油中所含的 盐和水。电脱盐脱水设备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平流电脱盐脱水设备。图1示出了 一种平流电脱盐脱水设备,它包括罐体3,罐体3的两端为封头,罐体3内沿入口 端至出口端的方向设有进油分配器6和电极4。电极4设于油水界面8的上方,用 绝缘支撑及吊挂固定在罐体3的内壁上。罐体3上设有进油管5、出油管1、排水 管7。进油管5设于罐体3入口端的下部,出油管1设于罐体3出口端的顶部;排水 管7设于罐体3的底部,与罐体3内下部的水层连通。平流电脱盐脱水设备还设有 电源(电脱盐脱水设备专用的变压器),其输出端与电极4相连(图略)。操作过程 中,含盐含水的原油加入水和破乳剂并混合后,由进油管5进入罐体3的入口端 内,经进油分配器6分配后在罐体3内沿轴向水平流动,在电极4形成的电场中脱 盐脱水。下降的水滴沿原油流动方向呈水平抛物线轨迹下降,沉积于罐体3内下 部的水层中,最后由排水管7排出。电脱盐脱水后的原油流动至罐体3的出口端 内,再向上流动、经出油管1从罐体3内抽出。
在平流电脱盐脱水设备中,有一些没有设置出口收集器,罐体出口端内的 原油直接经出油管抽出。存在的问题是,原油流出罐体时在出口端内会存在扰 流现象,影响电脱盐脱水的效果。即,由于原油含盐含水量在罐体内的分布具 有“上低下高”的特征,因为原油在罐体出口端内的流速过快,会将出口端之 内下部、油水界面上方含盐含水量较高的原油带至出口端之内上部含盐含水量 较低的原油,从而使从出油管抽出的原油含盐含水量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 有一些平流电脱盐脱水设备在罐体3出口端的内部设置了开孔挡板式的出口收 集器2,如图1、图2所示。开孔挡板式的出口收集器2为圆形板,四周与罐体3的 内壁相连,与罐体3出口端封头之间的区域构成集油室9。开孔挡板式的出口收 集器2在油水界面8以上的板面上设有开孔(一般为圆形孔),油水界面8以下的板 面上不开孔。罐体3出口端内的电脱盐脱水后的原油经出口收集器2上的开孔进 入集油室9,再经出油管1抽出。通过控制开孔的数量,可以控制罐体3出口端内 原油的流速,消除扰流现象。该开孔挡板式出口收集器2的缺点是,罐体3出口 端之内下部、油水界面8上方含盐含水量较高的原油,可以经过开孔板面下部的 开孔进入集油室9,与经过开孔板面上部的开孔进入集油室9的出口端之内上部 含盐含水量较低的原油混合,经出油管1从罐体3内抽出,从而也使抽出的原油 含盐含水量较高。另外这种出口收集器2将罐体3内部分割出集油室9,使罐体3 的结构较为复杂;在平流电脱盐脱水设备停工后,集油室9下部(对应于出口收 集器2不开孔板面区域)的原油和沉积水不易排出,造成检修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流电脱盐脱水设备的出口收集器,以解决现有 开孔挡板式的出口收集器所存在的因收集含盐含水量较高的原油而使经出油管 从罐体内抽出的原油含盐含水量较高、将罐体内部分割出集油室而使罐体结构 较为复杂且集油室检修不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流电脱盐脱水设备的 出口收集器,设于平流电脱盐脱水设备罐体出口端内,其特征在于:它由横截 面形状为圆形的一根垂直管和一根水平管组成,呈倒T形结构,垂直管和水平管 的圆柱面上设有圆形开孔,垂直管的底部与水平管的圆柱面相连,顶部与设于 平流电脱盐脱水设备罐体出口端顶部的出油管相连,所述的出口收集器设于平 流电脱盐脱水设备罐体出口端之内的上部,垂直管和水平管组成的平面垂直于 平流电脱盐脱水设备罐体的轴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洛派克能源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洛派克能源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22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下一篇:道路车辆类型识别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