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缓释抗旱氮肥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72092.0 | 申请日: | 200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8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茂;张永生 |
| 主分类号: | C05G3/08 | 分类号: | C05G3/08;C05C9/00 |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建民 |
| 地址: | 730070甘肃省兰州市安***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抗旱 氮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缓释抗旱氮肥。
背景技术
氮肥是农作物的“粮食”,当今尚无其他可以代替。我国是化肥生产大国,2003年已达4375万吨(折纯)。其中氮素2880万吨,折合尿素6260万吨,化肥投入占农业生产投入的50%以上,每年农民购买化肥要花约1400亿人民币以上,可足见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化肥“养育”了人类,功不可没,但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和施用不当,其负面影响十分严重。目前化肥利用率低,仅有35%~50%的利用,损失大,如我国每年约有500亿元的氮肥得不到利用而浪费,并且肥效不断下降,如美国上世纪的统计资料,20年间化肥消费增长400%,而产量只增长70%。在我国规模化施用化肥的时间相对较短,但也表明肥效不断下降,如重庆市2000年化肥施用比1980年增加90%,而产量只增长30%,其中仅有9%来自化肥的作用。大量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效果欠佳,使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00亿元的氮肥得不到利用而进入环境,给江、河、湖水域和地下水造成污染,农业生产成本递增,农民收入下降。规模化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氮肥利用率低、损失大,因此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加强其长效高效,是世界化肥领域的难题,也是研究热点。另外耕作土壤代换量的大小,是土壤保肥保水能力的指标,也是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和用水的重要依据之一。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大于20me/100克土,为保肥保水力强的土壤;10me/100克土~200me/100克土,为保肥保水能力中等土壤;小于10me/100克土为低保肥保水能力的土壤。甘肃河西走廊内陆灌区的灌漠土类,是本省重要的耕作土壤之一,面积1000万亩以上,代换量为2.4me/100克土~11.76me/100克土,绝大部分小于10me/100克土,有机质一般含量为0.8%~1.27%,属保肥保水能力差的土壤。甘肃的另一重要耕作土壤是位于中部及东部的黄绵土类,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代换量为6.64me/100克土~11.41me/100克土,绝大部分小于10me/100克土,有机质含量0.58%~2.08%,也属保肥保水能力差的土壤。从以上背景资料可知,甘肃两类重要耕作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均很差。故要想农业良性发展,不单纯增加化肥施用量和增加灌溉量,而着手改良土壤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使氮肥长效高效,减少氮肥和水的施用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影响土壤代换量高低的因素,一是与有机质含量成正比,二是与粘土矿物的含量及种类有关。甘肃西部的灌漠土壤,多属沙质土,有机质和粘土矿物低,代换量绝大部分小于10me/100克土。中部及东部的黄绵土类,有机质很低,粘土矿物含量虽高,但多属吸附能力和吸水率差的水云母类,故代换量也大多小于10me/100克土。因此提高土壤的代换量,增强保肥保水能力,给土壤补充有机质和吸附能力、吸水率强的粘土矿物是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发明专利CN 1137240C公开了一种“土壤给养保养保水剂”,它就是利用甘肃特产的含碘凹凸棒石与氮肥配合使用。该专利在多年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由土壤给养保养保水剂厂家造粒,施用时由农户按规定的比例自己掺合氮肥施用,这就出现了掺合不均匀和配合比例不准,而影响肥效,另一方面施用不便,并且缺少有机质,专利“土壤给养保养保水剂”的名称也不易被农户所接受,影响推广应用,因此发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其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缓释抗旱氮肥,为农作物全面提供矿物营养元素,延长氮肥肥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施用量并保水抗旱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增产、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生产良性发展。
本发明一种新型缓释抗旱氮肥,按重量百分比,该氮肥由以下原料组成:
凹凸棒石10%~85% 尿素10%~65% 腐殖酸钠5%~25%。
该氮肥各原料最佳重量百分比为:
凹凸棒石50% 尿素40% 腐殖酸钠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茂;张永生,未经张永茂;张永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20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VC护栏配件专用改性注塑塑料
- 下一篇:一种自制有机肥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