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滚筒式洗衣机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70770.X | 申请日: | 2009-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1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若松英俊;松冈真二;寺井谦治;吉田裕一;桑山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6F37/26 | 分类号: | D06F3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 洗衣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外壳的滚筒式洗衣机。
背景技术
图6是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7-195859号中所记载的现有滚筒式 洗衣机501的立体图。该滚筒式洗衣机501具有外壳121。外壳121基本 上呈箱状,具有:设在前表面上的操作面板5;设在前表面上的前盖 112;覆盖住前盖112下方的前下部罩113;安装有支脚114A的底座 114;设在上表面上的上盖111;设在右侧表面上的右侧面板102;和设 在左侧表面上的左侧面板101。在操作面板5上安装有各种控制按钮和显 示器。前盖112上安装有机门2。上盖111、前盖112、前下部罩113及 底座114用便于加工的合成树脂材料加工而成。右侧面板102和左侧面 板101用具有高强度的钢板加工而成,并被设成左右对称。外壳121实 际上呈纵长的长方体形状。
图7是构成外壳121的框体121A的立体图。框体121A为外壳121 去掉上盖111、前盖112、前下部罩113、底座114、支脚114A等由合成 树脂材料加工部件后剩下的部分。前板框架板103跨设并固定在左侧面 板101和右侧面板102的前部。前板框架板103通过门轴将机门2以开 闭自如的方式加以支承。机门2上设有用耐热玻璃等透明材料加工而成 的透明窗体53和将透明窗体53固定在其内部的窗框52。
上前部加强板105和上后部加强板106跨设并固定在左侧面板101 和右侧面板102的上部。前部加强板104跨设并固定在左侧面板101和 右侧面板102的前下部,由此构成框体121A。上述前板框架板103、上 前部加强板105、上后部加强板106、前部加强板104用钢板加工而成。
在滚筒式洗衣机501中,构成外壳121的部件均由右侧面板102和左 侧面板101加以支承,所以对右侧面板102和左侧面板101具有一定的 强度要求。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外壳121的重量及节省加工材料,又要 求用于制造右侧面板102和左侧面板101等的钢板板厚要薄。为了满足 以上要求,在右侧面板102和左侧面板101上形成有多个上下方向的凹 部120。当侧面板101及102的板厚是0.6mm时,凹部120的深度为1mm 左右。
在外壳121的刚性较小的情况下,在滚筒高速旋转进行脱水运转 时,侧面板101及102的振动很大。特别是在侧面板101及102的固有 振动频率与脱水运转的振动频率接近时,侧面板101及102会发生共 振,其振动幅度会进一步加大。为了能够经得住这样的振动,要使构成 侧面板101及102的钢板厚度变薄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另外,在机门2打开的状态下从机门2的上方或外壳121的上方加 上较大的压力荷重的情况下,这些荷重将全部由侧面板101及102加以 支承,这样使得侧面板101及102的钢板厚度难于减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包括外壳、被收纳在外壳内的滚 筒和被收纳在外壳内的电机。外壳上设有用钢板加工而成的侧面板。侧 面板上设有在水平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凹部。这些凹部在上下方向上 的宽度要比多个凹部之间相邻的凹部之间的部分的上下方向宽度大。
这样,由于侧面板有很强的刚性,所以即使提高此滚筒式洗衣机滚 筒的转速也不易产生大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滚筒式洗衣机的立体图。
图1B是该滚筒式洗衣机的截面图。
图2A是该滚筒式洗衣机中的侧面板的正视图。
图2B是图2A中的侧面板的沿着2B-2B线的截面图。
图2C为本实施例中的侧面板的共振频率。
图3A是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侧面板的正视图。
图3B是图3A中的侧面板沿3B-3B线的截面图。
图4A是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侧面板的正视图。
图4B是图4A中的侧面板沿4B-4B线的截面图。
图5A是本实施例中的另一种侧面板的正视图。
图5B是图5A中的侧面板沿5B-5B线的截面图。
图6是现有滚筒式洗衣机的立体图。
图7是构成现有滚筒式洗衣机外壳的框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07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