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9851.8 | 申请日: | 2009-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7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宗长;胡建林;袁亦扬;孙绍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宗长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二次 吸附 有机 废气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回收方法,尤其是一种采用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印刷行业在使用苯溶油墨时,印刷有机废气采用活性炭吸附、蒸汽脱附和常温下冷凝回收工艺,基本上可以实现废气达标排放和溶剂回收再利用。
由于国家在2009年8月1日开始执行的GB/T 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已经规定产品不得有苯检出。塑料软包装印刷,特别是产量最大的食品、医药类塑料软包装印刷油墨由苯溶油墨转向无苯油墨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由于无苯油墨使用的溶剂多为水溶性溶剂,采用原有工艺回收的溶剂中含有大量的冷凝水,溶剂脱水的处理费用远高于甲苯溶剂脱水的费用,原有工艺经济上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同时,原有工艺中产生的大量含溶剂废水并没有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目前比较可行的技术是在阻燃性气体环境下,气体加热脱附和低温冷凝回收的工艺方法。
活性炭吸附后在阻燃性气体环境下加热脱附时存在以下现象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活性炭脱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气体流量将脱附出的溶剂气体输送到冷凝器中,利用冷凝器内的相对低温环境造成脱附溶剂气体处于过饱和状态,从而实现冷凝回收。剩余的非饱和溶剂气体重新返回吸附器提高溶剂气体浓度,循环冷凝回收。
2、在温度和压力一定的脱附条件下,活性炭中脱附浓度与溶剂吸附量相关。在活性炭脱附初期,脱附溶剂气体浓度高,能够在冷凝器内形成过饱和气体实现冷凝回收。随着活性炭中溶剂的减少,脱附溶剂气体浓度逐渐降低至在冷凝器内低于饱和值,冷凝器内停止冷凝出溶剂。
3、在150℃脱附温度下,当活性炭内剩余溶剂质量/活性炭质量为10%左右时,脱附气体浓度在300g/m3左右。而常温(20℃)下冷凝回收后,返回吸附器的气体溶剂浓度同样在300g/m3左右,活性炭内溶剂停止蒸发。因此常温下冷凝回收,活性炭的脱附残留率(残留溶剂质量/活性炭质量×100%)在10~15%。
4、活性炭对低浓度溶剂气体的吸附能力与溶剂吸附量成反比,洁净的活性炭吸附能力最强。因常温冷凝回收造成的活性炭内较高的溶剂残留,降低了活性炭对低浓度印刷尾气的吸附能力。试验表明当活性炭的溶剂残留率>10%时,再吸附过程中无法实现处理后尾气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常温冷凝回收技术已不能使用。目前国内采用常温冷凝回收工艺的解决脱附残留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吸附器内的溶剂排入大气,此方法不能实现全部排放气体达标;二是将吸附器内的溶剂排入另一台吸附器从新吸附,此方法造成吸附器吸附的50%以上的溶剂在吸附器中反复的脱附-吸附循环,即降低了吸附器的吸附能力又造成了大量的热能消耗。国外有采用低温冷凝技术的工艺,可实现全部排放气体达标,但因该技术能耗较高,投资回报率低,国内用户多数不愿采用。
综上所述,对于塑料印刷行业今后大量使用的无苯油墨印刷废气回收,需要一种新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溶剂脱水技术耗能高、投资回报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二次吸附有机废气回收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宗长,未经孙宗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98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落新妇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具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纤维棉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