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69145.3 | 申请日: | 2009-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94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林益安;陈嘉仁;陈建豪;黄国泰;陈薏新;林志忠;林毓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1/28 | 分类号: | H01L21/28;H01L21/8238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姜燕;陈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元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集成电路(IC)工业不断持续的快速成长。IC材料及设计的技术发展孕育出不同次代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且每个次代的电路比先前次代具有更小尺寸且更复杂的设计。然而,这些发展也增加IC工艺的复杂度,因此,IC次代的发展也需要对工艺作改善。
在集成电路发展的方针中,是以缩小几何尺寸(例如所使用工艺所能形成的最小元件(或线))的方式增加功能密度(function density)(例如每晶片面积中内连元件的数目)。此微缩化现象通常提供了增加产率(productionefficiency)及降低相关费用的好处。而微缩化也产生相对较高的功率消耗值,因此需要使用例如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元件的低功耗的元件。
CMOS元件一般形成具有栅极氧化层(gate oxide)及多晶硅栅极电极(gateelectrode)。随着元件尺寸的不断微缩化,为了改善元件效能,高介电常数(high-k)栅极介电层及金属栅极电极已取代了栅极氧化层及多晶硅栅极电极。然而,有些问题会在当将高介电常数介电/金属栅极元件整合至CMOS工艺中时发生。举例而言,高介电常数介电/金属栅极元件会污染生产线(production line)的机台,而在高介电常数介电/金属栅极晶片(high-k/metalgate wafer)及非高介电常数介电/金属栅极晶片(non-high-k/metal gate wafer)都造成缺陷(defect)。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于一基底前侧上的半导体基底的上方形成一界面层;于该界面层上形成高介电常数(high-k)介电层; 于该高介电常数介电层上形成一盖层;于该盖层上形成一金属层;于该金属层上形成一第一多晶硅层;以及于该基底背侧上的半导体基底的上方形成一第二多晶硅层。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于一基底前侧上的半导体基底的上方形成一界面层;于该界面层上形成一高介电常数介电层;于该高介电常数介电层上形成一盖层;于该盖层上形成一金属层;于该金属层上形成一多晶硅层;于该多晶硅层上形成一第一硬掩模层;以及于该基底背侧上的半导体基底的上方形成一第二硬掩模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于一基底前侧上的半导体基底的上方形成一界面层;于该界面层上形成一高介电常数介电层及盖层;于该高介电常数介电层及盖层上形成一金属层;于该金属层上形成一多晶硅层;以及于该基底背侧上的半导体基底的上方形成一介电层,该介电层的厚度小于约80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形成具有高介电常数介电层及金属栅极层的半导体元件。
图2至图8是根据图1所示的方法形成半导体元件的工艺剖面图。
图9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于后续步骤的半导体器件。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形成具有高介电常数介电层及金属栅极层的半导体元件。
图11至图17是根据图2所示的方法形成半导体元件的工艺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0~半导体元件;202~半导体基底;204~隔离结构;206~有源区;208~有源区;210~界面层;210n~界面层;210p~界面层;212~高介电常数介电层;212n~高介电常数介电层;212p~高介电常数介电层;214~盖层;214n~盖层;214p~盖层;216~金属层;216n~金属层;216p~金属层;218~多晶硅层;218n~多晶硅层;218p~多晶硅层;222~多晶硅层;230~介电层;400~半导体元件;402~半导体基底;404~隔离结构;406~有源区;408~有源区;410~界面层;412~高介电常数介电层;414~盖层;416~金属层;418~多晶硅层;420~硬掩 模层;422~硬掩模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9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处理基板的系统及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