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与石墨导电块的连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8742.4 | 申请日: | 2009-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3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伍必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英属维尔京群岛托*** | 国省代码: | 维尔京群岛;V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石墨 导电 连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与石墨导电块的连结结构,尤其是指在电池的外部极头固定一石墨导电块的连结组设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第98108640号如图1所示,当电池10的正极极头11或负极极头12为含镍金属所构成时,若以一石墨导电块13接触设置于电池10的正极极头11或负极极头12,再通过该石墨接块13与外部电路14连接,该石墨导电块与含镍金属的电池正极或负极极头相接触后会产生『互溶现象』,亦即,该石墨导电块的碳微粒会取代含镍金属正极或负极极头表面的杂质,使该石墨导电块的碳微粒位于正极或负极极头的金属表面凹洞中,形成碳镍互溶合金状态,而降低接触电阻,藉此解决电池外部接触阻抗过高,无法顺利充、放电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石墨导电块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极头接触连结,虽可发挥降低外部接触阻抗的功效,但是该石墨导电块如何与电池的极头相紧密接触组设,却是一大技术难题,例如:若以接合胶涂布于石墨导电块与电池极头之间,并透过该接合胶粘合方式结合二者,由于该石墨导电块与电极极头之间会被接合胶所隔离,导电性会严重受阻,并不可行;此外,将该石墨导电块固设于电池极头的组设结构,整体体积必须相精巧,若体积过大则会大幅度限制电池的可适用范围。
换言之,对于如何将石墨导电块稳固地设置于电池的极头,且不会影响石墨导电块与电池极头之间导电性能的连结技术,目前并未出现,而有待进一步形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与石墨导电块的连结结构,能将石墨导电块稳固组设于电池外部极头,且石墨导电块能顺利提供外部电路导电接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池与石墨导电块的连结结构,包括一电池、一石墨导电块、一连结套;其中,该电池为筒形电池,一端为正极极头另端则为负极极头;该石墨导电块,具有第一、二接触端面,以第一接触端面与电池的正极极头或负极极头接触设置,而第二接触端面则显露于外;一连结套,具有一定位面,该定位面开设有一窗口,该定位面的周侧则延伸成形有一环面,而该定位面与该环面接合处则形成一转折缘;该连结套以环面套合设置于电池外部,该转折缘位于正极极头或负极极头的边缘,而该定位面与石墨导电块的第二接触端面贴合接触,且该第二接触端面自该窗口显露于外。
本发明的电池与石墨导电块的连结结构,主要是以一连结套将一石墨导电块套设且固定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极头上,在连结套对应石墨导电块的外端面开设有一窗口,使石墨导电块可无阻碍的透过窗口与外部电路接触连接,而达到将石墨导电块稳固组设于电池外部极头,且石墨导电块能顺利提供外部电路导电接设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中国台湾专利第98109937号石墨导电块与电池连结状态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池与石墨导电块的连结结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池与石墨导电块的连结结构立体结合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池与石墨导电块的连结结构结合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电池正极极头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电池负极极头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电池与石墨导电块的连结结构多个电池连结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电池与石墨导电块的连结结构的连结套的环面涂布粘胶与电池粘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池与石墨导电块的连结结构,一实施例所请参阅图2、图3、图4,是将一石墨导电块30设置于电池20外部的正极极头21或负极极头22,再以一连结套40套设于石墨导电块30与电池20极头外部所构成,其中:
该电池20,外观为筒体结构,该电池20一端为正极极头21,而另端则为负极极头22,该电池20的正极极头21与负极极头22为含镍金属所制成,该电池20的正极极头21或负极极头22与筒体之间成形有一转折的端角23;
该石墨导电块30,其二端面分别成形为一第一接触端面31与一第二接触端面32,以该第一接触端面31与电池20的正极极头21或负极极头22电性接触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能有限公司,未经电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87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硅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场发射单元及场发射像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