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盘装置和对多层盘的聚焦跳跃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910168241.6 | 申请日: | 200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6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片冈丈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11B7/085 | 分类号: | G11B7/085;G11B7/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盘 装置 多层 聚焦 跳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装置,并涉及一种聚焦跳跃(focus jump)的方法,用于在为了具有多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的记录再现动作而移动到所要求的地址的寻道处理中,移动多个信息记录层的。
背景技术
在DVD和蓝光光盘中,具有双层信息记录层的盘片已被规格化。但是,存在追求更大容量的需求,为了增大光盘的容量,进行了进一步增加记录层数量的研究。
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进行聚焦跳跃时,在跳跃动作前以不脱离聚焦伺服控制的程度并且适应目标层地移动球面像差修正元件之后进行聚焦跳跃进行了阐述。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16660
发明内容
在移动多个信息记录层的聚焦跳跃中,对于球面像差修正元件的移动方式和移动时间,由专利文献1等提出。但是,在实际的聚焦跳跃动作中,需要将物镜向聚焦方向移动,对此必须控制致动器驱动信号。与移动的层数相应如何控制驱动信号成为了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多个信息记录层的光盘中,稳定地聚焦跳跃。
作为其中一例,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使用激光从光盘再现信息或对光盘记录信息,包括:将激光聚光的物镜;驱动上述物镜的致动器;检测来自光盘的反射光的检测器;从利用上述检测器检测到的反射光生成聚焦误差信号的聚焦误差信号生成单元;生成并输出用于对上述致动器进行控制的聚焦驱动信号的控制单元;和放大上述聚焦驱动信号,并对致动器供给电力的致动器驱动单元,在对具有3层以上的信息记录面的光盘使上述激光的聚光点移动2层以上的多层聚焦跳跃中,上述控制单元根据跳跃的层数来设定聚焦驱动信号的输出电平切换的时刻。因此根据跳跃的层数,来切换聚焦跳跃中聚焦驱动信号的输出模式,从而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能够稳定地进行聚焦跳跃。
附图说明
图1为光盘装置
图2为聚焦引入波形
图3为1层聚焦跳跃波形
图4为2层聚焦跳跃波形
图5为3层聚焦跳跃波形
图6为聚焦跳跃的流程图
图7为2层聚焦跳跃波形
图8为3层聚焦跳跃波形
图9为聚焦跳跃失败波形
图10为3层聚焦跳跃波形
图11为聚焦跳跃的流程图
图12为3层聚焦跳跃波形
图13为聚焦跳跃的流程图
图14为聚焦跳跃失败检测波形
图15为聚焦跳跃失败检测波形
图16为聚焦跳跃失败检测的流程图
图17为聚焦跳跃失败检测波形
符号的说明
100……光盘,101……主轴马达,110……光拾取器,111……激光源,112……致动器,113……物镜,114……光检测器,120……系统控制单元,121……主轴马达驱动单元,122……信号生成单元,123……致动器驱动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附图具体地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光盘100通过来自光拾取器110的激光的照射进行信息的读取、消去、写入,并且,主轴马达驱动单元121接收来自系统控制单元120的主轴马达驱动信号,并驱动主轴马达101旋转,由此使光盘旋转。由激光源111发光的激光,利用在致动器112的驱动下移动的物镜113在光盘100的信息记录面上聚光为光点,在光盘100的信息记录面上反射,并由光检测器114检测。由光检测器114检测到的信号在信号生成单元122生成聚焦误差信号(FES)和跟踪误差信号。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在光拾取器110中还搭载有用于进行像差修正和进行偏光的其他元件。利用输入到系统控制单元120中的信号,读取聚焦误差信号作为表示光点和信息记录面的误差量的信号,读取跟踪误差信号作为光盘信息记录面上螺旋状地连接的坑或轨道与光点的半径方向的误差量的信号。致动器112由致动器驱动单元123进行驱动,该致动器驱动单元123接收由系统控制单元120输出的用于使致动器向聚焦方向移动的聚焦驱动信号(FDS)和用于使致动器向半径方向移动的跟踪驱动信号,从而使物镜113向光盘100的聚焦方向和半径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82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