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光式太阳能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6881.3 | 申请日: | 200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1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谢显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显春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1L31/0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76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光 太阳能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光辐射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尤其涉及聚光式太阳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及能源的紧缺,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光伏发电产业是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但是现有技术的太阳能发电存在转换率低,成本高,技术不稳定等问题,制约了太阳能发电产业的更快发展。
中国专利ZL200720013545.1“复合抛物线反射聚光太阳能发电板”中国专利ZL200820141620.7“高效太阳能发电装置”中国专利ZL200620055732.1“一种聚光式太阳能发电装置”目的都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各有特点,但各自存在某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转换效率高的聚光式太阳能发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光式太阳能装置,包括聚光透镜,太阳能电池板和壳体以及聚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即为水冷装置,聚散热装置同为一体,有水流动时带走热量,无水流动时聚集热量。
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为长方形和长方弧形。太阳能电池周围有壳体,聚光透镜为长方弧型为中间厚边缘薄型,聚光透镜扣在壳体上,形成太阳能电池板位于聚光透镜的聚焦侧的密闭腔的底部。
太阳光照射到聚光透镜上,经聚光透镜聚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板上发电,所聚光线使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的同时产生大量热量,它使密闭腔体内温度升高,长方圆弧型太阳能电池板在光照射下发电的同时,把反射的光线聚焦于聚热器上,产生更多的热量,本发明使用范围广,如车用太阳能电池等,当温度过高使发电量下降时立即启动冷水装置改善内环境。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①将阳光充分聚合,温度升高,根据太阳能电池PN结随光强度增强,电流按比例增加的原理,所以能使每平米发电量增加,与普通太阳能电池相比,相应的减少太阳能电池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因而降低了电价。
②本发明结构简单,外形小巧,使用范围广泛,比如车用等。
③聚光透镜扣在壳体上,形成密闭腔体,使太阳能电池表面干净无灰尘,有利于提高发电转换效率。
④水冷装置可降温及回收热能。
⑤聚光透镜离太阳能电池板越远,需考虑与太阳能电池跟踪太阳装置配合使用,反之离得越近,可不用太阳能电池跟踪太阳装置比如车用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提供的聚光式太阳能发电装置提高了每平方米发电量,相应的降低了成本,有利于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应用和发展。
附图为本发明实例聚光式太阳能发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图1、图3,为本发明聚光式太阳发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图5为图1、图3、的A-A断面图;图4为平面图。
以上图中,1为聚光镜,2为壳体,3为太阳能电池板,4为水冷装置(聚散热装置),5、6为水道进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附图1、图2、图3、图4、图5示意了一种聚光式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结构情况,一种聚光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聚光透镜1、太阳能电池板3和壳体2、水冷装置(聚散热装置4、图4),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长方型和长方弧型,太阳能电池板为长方弧型可聚焦反射光线到聚热装置,进行能量再利用,太阳能电池板3位于聚光透镜1的聚焦侧的密闭腔体,太阳能电池板3位于密闭腔体的底部。图3中部靠太阳能电池处有聚散热装置(为薄壁型中空进出口相通的散热管道),聚热装置有聚热和散热两种功效,当温度升高达到影响电流生成降低时,立即启动水冷装置带走一部份热量,从而降低内环境温度不影响电流生成,图4为水冷散热装置平面示意图,主要由薄壁型管道组成,结构简单,进口5和出口6相通以便带走热量从而降低温度,图4水冷装置安装于图1中壳体2的里面以供降温使用,水冷装置无降温时无水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显春,未经谢显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6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