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盘驱动装置和电子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65885.X | 申请日: | 2009-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6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 发明(设计)人: | 高义辉;辻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光领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1B7/00 | 分类号: | G11B7/00;G11B19/2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钱亚卓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装置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有输送机构的盘驱动装置,所述输送机构传送具有大、小不同直径的盘,尤其是,本发明涉及所谓的插槽式盘驱动装置,它仅仅通过将盘插入到插入开口中而自动地将盘装入装置本体中,同时本发明涉及使用所述盘驱动装置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典型的光盘包括诸如CD(致密光盘)、DVD(数字多用光盘)和BD(蓝光盘)等光盘,以及诸如MO(光磁盘)和MD(微型盘)等磁光盘。与这些盘兼容的各种盘驱动装置、盘盒等是可获得的。
盘驱动装置包括以下几类:为外壳而设置的盖或门被打开并且盘被直接安装在转台上,通过盖或门接近转台;盘被放置在盘托架上,托架水平地移入外壳中或从外壳移出以便在盘托架被拉入外壳中时自动地将盘装入外壳内的转台上;盘被直接地安装在为盘托架等设计的转台上。然而,在任何一种类型中,操作者必须打开或关闭盖或门以便移入或移出盘托架或者将盘安装在转台上。
比较而言,有所谓的插槽式盘驱动装置,它仅仅通过从设置在外壳前表面上的盘插入和排出开口插入盘就自动地将盘安装在转台上。插槽式盘驱动装置主要被分类成三类。
第一类包括多个枢转臂,所述枢转臂的支撑部被设置在远端并且近端部被可枢转地支承,所述支撑部支承着从盘插入和排出开口插入的侧表面部,第一类执行装载动作和排出动作,在所述装载动作中,在将盘从盘插入和排出开口抽拉到外壳中的同时,这些枢转臂在与盘平行的平面中枢转,在所述排出动作中,盘被从盘插入和排出开口排出到外壳的外部。该类型的大部分一般被用于诸如笔记本个人电脑的苗条型移动式装置中。然而,直到盘的最大直径部或更多部分被插入装置本体才启动抽拉动作,因此在一般家用电器中避免这种类型。
第二类包括一对相对的引导辊,所述引导辊保持着从盘插入和排出开口插入的盘的表面,该第二类执行装载动作和排出动作,在所述装载动作中,通过沿相反方向旋转该引导辊对,从盘插入和排出开口插入的盘被拉入外壳中,在所述排出动作中,从盘插入和排出开口将盘排出到外壳的外面。该类型的大部分一般被使用在确保预定安装空间的车载盘驱动装置中。可以平稳地执行盘的插入和排出;然而,因为辊的橡胶与盘的表面接触,所以存在在延长的使用期间之后可能毁坏记录表面的可能性。
例如如图26所示的第三类包括:被可枢转地支承在与盘平行的平面中的臂、可旋转地设置在臂的远端的橡胶辊、以及橡胶辊的旋转机构。然后,橡胶辊在盘的侧表面部上滚动以便在保持盘的同时执行抽拉和排出动作。该类型被用于家庭使用的DVD播放机和游戏机。因为盘插入感觉较平稳,并且不太可能影响盘的记录表面,所以该类型对于具有高记录密度的盘特别有效(见日本专利No.3867692)。
在所述第三类型中,所述一对臂被支承在盘插入开口的两侧,因此支承盘侧表面部的橡胶辊枢转至装置本体的盘插入开口的大致中间。当橡胶辊朝着远侧枢转时,它们朝着外壳的左和右侧表面枢转。因此,在上述插槽式盘驱动装置中,如图27A和图27B所示,在排出盘时盘从装置本体突出的量是不够的。特别地,如图27B所示,当排出一个8厘米盘时,记录表面倾向于被接触。这使得记录和再现质量下降。
另外,在上述插槽式盘驱动装置中,臂的枢转支点被设置在盘插入开口的两侧。因此,当诸如用于盘的双重插入防止机构的另一个机构也被设置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侧时,技术设计的自由度是小的。另外,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处的外观设计的自由度也是有限的。
在日本专利No.3867692中所描述类型的盘驱动装置中,如图28所示,设有橡胶辊的所述一对臂被可枢转地支承在设置在装置本体的前表面的盘插入开口的两侧,并且橡胶辊被沿着彼此接近的方向推动以便支承盘的侧表面部。这里,所述一对臂元件以一定间隔被支承在盘插入开口的两侧,因此臂元件难以直接彼此连接。为相应的臂元件设置推动件以便沿着彼此接近的方向推动臂元件,并且通过大致相等的推力保持盘。因此,当由于部件公差、老化等,推动件的推力变化时,左右推力变得不平衡。因此,存在盘的输送不稳定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光领公司,未经索尼光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58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