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膜加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5850.6 | 申请日: | 2009-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2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春;杨宁;于跃;王洪福;任迪;张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星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B01D53/22;B65D90/30;B67D5/3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200江苏省扬中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组合 工艺 油气 回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膜加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从左至右依次设有集气管(1)、油气分离器(2)、膜分离器(3)、吸附器A(4)、吸附器B(5)、真空泵P1(6)、真空泵P2(7)、回油管(8)以及两个吸附器上方的排放口(9)。各部分连接情况如下:集气管(1)与油气分离器(2)进口端相连接;油气分离器(2)顶部出口端与膜分离器(3)进气端相连接,油气分离器(2)底部出口与回油管(8)相连接;膜分离器(3)渗余气出口端与吸附器A(4)、吸附器B(5)的进气口相连接,膜分离器(3)渗透气出口端与真空泵P1(6)进气口相连接,真空泵P1(6)出气口端与回油管(8)相连接;吸附器A(4)及吸附器B(5)的解析气出口端与真空泵P2(7)进气口端相连接,真空泵P2(7)的出气口与回油管(8)相连接;吸附器A(4)及吸附器B(8)并联,其上部与排气口(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加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膜加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过程由以下四个阶段连续组成,具体为:
(a)油气混合气经集气管(1)直接引入油气分离器(2)进行分离,分离出的大颗粒油滴经回油管(8)被送入地下储罐或直接使用;
(b)其余小颗粒油气和空气混合气在真空泵P1(6)的压差作用下进入膜分离器(3)分离,经膜分离器(3)富集出的渗透气经回油管(8)被送入地下储罐或直接使用;
(c)从膜分离器(3)出来的含有少量油气的空气进入吸附器A(4)或吸附器B(5)中进行吸附处理,经吸附后几乎不含油气的空气通过排放口(9)排入大气,吸附器A(4)和吸附器B(5)两者交替在真空泵P2(7)作用下进行真空脱附。
(d)经油气分离器(2)分离出的大颗粒油滴、经膜分离器(3)富集出的渗透气和经吸附器A(4)或吸附器B(5)解析出来的解吸气一起经回油管(8)被送入地下储罐或直接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加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器A(4)和吸附器B(5)交替在真空泵P2(7)下脱附,其脱附时间设定为15~2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加吸附组合工艺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器A(4)和吸附器B(5)中用于油气吸附处理的吸附剂为柱状油气专用活性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星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星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58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