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源模块与显示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5632.2 | 申请日: | 2009-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4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廖述珀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8/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源 模块 显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与显示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侧边入光式光源模块与应用此光源模块的显示模块。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构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其中液晶面板是由两片基板以及配置于此二基板间的一液晶层所构成,而背光模块则是用于提供此液晶面板所需的光源,以使液晶显示器达到显示的效果。
一般来说,背光模块可分为直下式(Direct Type)与侧边入光式(SideIncident Type)两种,其中直下式背光模块通常用于较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中,而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通常用于较小尺寸的液晶显示器中。
图1为已知的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已知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100包括一导光板110、一光源120、一光学膜片组130以及一反射片140,其中光源120位于导光板110的一侧边,而光学膜片组130以及反射片140分别位于导光板110的上方和下方。为了提升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100的辉度表现,通常会使用具有V型沟槽(V-groove或V-cut)的导光板110,而导光板110的V型沟槽设置于其整个出光面110a上,意即V型沟槽的长度与导光板110的长度相同。当光源120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10后,光线会透过导光板110的底面110b的反射片140将光线反射,并藉由V型沟槽来折射光线,以增加正面出光亮度并提光源利用率,进而产生一辉度提升的面光源。
图2为已知的另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图2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与图1的侧边式背光模块100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图2的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200的导光板210的V型沟槽设置于其整个底面210b上,且光源220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210,并透过位于导光板210的底面210b下方的反射片240将光线路径导向正上方,再经由V型沟槽来增加正面出光亮度。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V型沟槽位于导光板110的出光面110a上或者是位于导光板210的底面210b上,当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100、200在组装或运送过程中,V型沟槽难免会与导光板110上方的光学膜片组130或者导光板210下方的反射片240发生碰撞或摩擦,此时容易使V型沟槽产生缺损而形成亮点(Hot Spot),这样除了会影响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外,也会因为需解决亮点的问题而增加其他的光学膜片,以致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其可降低目前在组装或运送过程中,导光板因摩擦受损而产生亮点的问题,进而可提升良率并减少生产成本。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其具有良好显示品质。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源模块,其包括一导光板以及一光源。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区,且导光板上具有多个凹槽或凸起图案,其中这些凹槽或凸起图案的长度小于导光板的长度。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上,且导光板的这些凹槽或凸起图案邻设于入光面。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模块,其包括一显示面板以及一光源模块。光源模块位于显示面板的一侧,其中光源模块包括一导光板以及一光源。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以及一出光区,且导光板上具有多个凹槽或凸起图案,其中这些凹槽或凸起图案的长度小于导光板的长度。光源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上,且导光板的这些凹槽或凸起图案邻设于入光面。
基于上述,由于本发明的导光板上的凹槽或凸起图案的长度小于导光板的长度,因此光源模块在组装或运送过程中,导光板上的凹槽或凸起图案可减少与其他元件(例如导光板上方的光学膜片组或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碰撞或摩擦的面积,除了可以使光源模块提供较佳的面光源,进而提升显示模块的显示品质外,亦可提升光源模块与显示模块的良率,以减少生产成本。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的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为已知的另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4A为图3的显示模块的光源模块的侧视图;
图4B为图4A的光源模块的俯视图;
图4C为图4A的导光板上的凹槽的深度与出光区的长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4D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5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侧视图;
图5B为图5A的导光板的俯视图;
图6A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56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