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开关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65398.3 | 申请日: | 2009-08-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1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隆;土屋贤治;森田步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2B13/02 | 分类号: | H02B13/02;H01H33/66;H02B13/07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敬强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开关装置,尤其涉及其开关部。
背景技术
真空开关装置是着眼于具有高的绝缘特性的真空压力区域,通过将开关部分保持在该真空压力区域,缩短绝缘距离从而实现小型化的开关装置。作为现有的真空开关装置有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4086号公报)记载的真空开关装置。
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真空开关装置具有:主回路真空开关部;接地真空开关部;以及将这些主回路真空开关部和接地真空开关部一体进行模制的开关部,其中,上述主回路真空开关部将实现通电、遮断、切断的三个位置的两个主接点;连接这两个主接点的主回路导体;以及在电绝缘的状态下连接该主回路导体和主回路的操作器的绝缘杆存放在一台真空容器中,上述接地真空开关部与主回路电连接,并由与主回路真空开关部不同的真空容器构成且将主回路接地。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造,在将实现通电、遮断、切断的三个位置的主接点存放在一台真空容器中,存在万一该真空容器发生真空泄漏的场合,不能遮断及切断,不能担保装置的可靠性的问题。
另外,将两个主接点、连接这两个主接点的主回路导体、以及绝缘杆存放在一台真空容器中,真空容器的形状变得复杂。若真空容器的形状变得复杂,则为用于加工成复杂形状的成本上升,而且一次放在真空炉中的个数也受到限制,存在不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仍使成本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一台真空容器发生真空泄漏也能够担保装置的可靠性并且还能够实现制作成本的降低的真空开关及搭载该真空开关的真空开关装置(配电盘整体)。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真空开关,具备:取得通电、遮断、切断三个位置并包含在主回路中的多个可动电极及固定电极;对该多个可动电极及固定电极的每个设置的真空容器;对上述主回路供给来自母线侧的电力的母线侧导体;向负载侧供给来自上述主回路的电力的负载侧导体;将上述真空容器与上述各导体一体模制且表面为接地电位的模制部;以及电连接包含在主回路中的可动电极侧彼此的搭接导体。
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真空开关及真空开关装置,即使一台真空容器发生真空泄漏也能够担保装置的可靠性,并且还能够实现制作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真空开关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搭接导体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真空开关的主视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真空开关的主视剖视图。
图5是搭载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真空开关的真空开关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6是搭载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真空开关的真空开关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7是搭载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真空开关的真空开关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8是搭载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真空开关的真空开关装置的主视剖视图。
图9是放大表示用于说明作用于可动导体及搭接导体的电磁力的局部剖面的图。
图中:
1A、1B-真空容器,2A、2B、32-波纹管,5A、5B、31-可动电极,
6A、6B-上侧陶瓷绝缘筒,7A、7B-灭弧罩,
8A、8B-下侧陶瓷绝缘筒,9A、9B、37-固定电极,
10A、10B、36-下侧密封环,11A、11B-套筒,12A、12B-套筒导体,
14-气体绝缘操作杆,15A、15B、38-上侧密封环,16-操作杆,
17A、17B、42-可动导体,18A、18B、43-固定导体,22-模制部,
23-模制盖,24-密封件,25-搭接导体,26-搭接操作杆,27-螺栓,
33-上侧陶瓷筒,35-下侧陶瓷筒,41-弹簧触点,48-橡胶隔膜,
50-橡胶皱纹管,51A、51B-遮断/切断(遮断/断路)部分,
53、54-操作机构,61、62-螺旋弹簧,100-真空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提高针对真空泄漏的可靠性并且实现操作器的操作力的降低的真空开关。
实施例1
使用图1及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
图1中仅表示了三相中的一相的断面。关于剩余的两相也为与以下叙述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真空开关100大致包括:具有对称形状的两个遮断/切断部51A、51B;接地开关部52,以及将它们一体模制的模制部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53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