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四川红茶的加工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64316.3 申请日: 2009-09-01
公开(公告)号: CN101642171A 公开(公告)日: 2010-02-10
发明(设计)人: 陈岗;练学燕;李湘成;王玉丹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林湖茶业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F3/06 分类号: A23F3/06
代理公司: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彦峰
地址: 644000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四川 红茶 加工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是一种红茶生产加工的方法。由此法加工的红茶产品在型、色、味 和有效成分上都优于当前的红茶。

背景技术

四川红茶是红茶产品的一类,传统的四川红茶的原料基本都是比较粗老的 原料,其加工的主要工序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其中干燥主要采用烘干 机烘干,能达到红茶的基本要求。但是,用上述原料和加工工艺生产出的红茶 品质较低,产品的口感、档次和附加值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口感好,档次高的四川红茶的加工方法以弥补现 有技术之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四川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将采摘的 单芽或者一芽一叶初展嫩梢的鲜茶叶经过萎凋、揉捻后进行发酵,发酵后的茶 叶经微波脱水和做形,再簸拣回潮和烘干后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以前做红茶的原料基本都是比较粗老的原料,造 成红茶品质较低,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采用名优绿茶的开发思路,用茶树鲜 叶的独芽为红茶加工原料,从整体上提高红茶产品的品质和档次。本发明工艺 加工的红茶在型、色、味和有效成分上都优于当前的红茶。首先是产品档次的 提高,首次提出用独芽或一芽一叶初展来做红茶;其次产品内质的提升,以前 做的红茶的原料都是比较粗老的原料,造成红茶品质较低,而该类红茶满披金 毫,滋味鲜爽、清淡,没有传统红茶的强烈感和刺激感,更适合白领一族的口 味。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鲜叶选择:选取中、小叶适制红茶的优良茶树品质,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 初展的嫩梢。

萎凋:在萎凋架上摊开鲜叶,摊叶厚度是3~5cm,于室温(23~25℃)左 右进行,萎凋24小时。萎凋完成后减重率为22%。

揉捻:采用6CR-40型茶叶揉捻机,先空揉2分钟左右,加轻压10分钟, 解压2分钟,这样揉捻工序就完成了。揉捻适度时,揉捻叶条索紧卷,茶汁充 分外溢,沾附于茶条表面,手握茶坯有茶汁外溢(从指缝中溢出来)。

发酵:在萎凋架上进行,温度控制在22~24℃,叶层厚度为5~10cm。当 青草气消失,出现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叶色红变,春茶一般呈黄红色为发酵适 度,大约发酵6小时。

微波脱水:微波处理时应视芽茶的干湿度调整转速;芽茶含水量偏低就把 转速调快,含水量偏高就把转速调慢,一般控制在400~600r/min。过微波后 芽茶内的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以防止茶叶外干内湿。微波处理时间为2~3min, 减重率为27%。

做形:做形时先理条,掌握好多功能做形机的速度、温度以及茶叶温度、 水分等做形技术条件的协同与衔接,既要制成外形完整、满披满披金毫,又要保 持茶叶完整、减少断碎,使之外形、色泽、匀度、净度及内质均匀一致。做形后 期,茶叶较干,多功能做形机的速度不宜过快,保持外形整形。出茶叶叶温在 36~42℃。做形时间为3~4min,减重率为14.6%,含水率为12~16%。

簸拣回潮:整形后的茶叶,先摊晾回潮30~40min,然后人工簸拣,去除 碎片、茶末等杂物。

干燥:先把用烘焙机烘干:风温100~120℃,时间20~25min,并适时翻 动,烘至含水率约5.6%时下烘摊晾。

本工艺也可以利用夏秋茶的嫩芽叶作为加工原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夏 秋茶做绿茶有苦涩味,而在做红茶时,鲜叶中的有效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形成一 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了红茶特有的香气、滋味成分。多酚类物质在多酚 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的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可溶性糖在揉捻和发酵中 过程中表现为增加,而在微波处理下的水热作用,其发生焦糖化作用和糖氨缩 合构成红茶香气,含量下降。

另外,利用微波脱水制止酶活性工序在红茶中的应用是开创性的,其主要 作用机理是:

利用微波制止酶活性主要是利用其产生的热效应。当磁控管产生微波,照 到茶叶,茶叶内部的极性分子受微波周期性变化的影响,随微波进行周期性活 动。由于微波的频率很高,使茶叶内部分子高速碰撞而产生了大量的摩擦热量 迅速提高物料的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升温的效果,能快速及时的制止酶活性。 这样就防止了茶叶在酶的作用下继续发酵,形成过度发酵的后果,保持了预定 的口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林湖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林湖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43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