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轮式桩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3532.6 | 申请日: | 200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4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石午江;石允中;张巍;郝庆林;石兴;张劭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午江 |
主分类号: | E02D7/00 | 分类号: | E02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61 陕西省西安翠***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轮式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桩工机械,具体说是一种电动轮式桩机。
背景技术
桩机是建筑行业桩基础和地基加固工程的必用设备。目前的桩机有两个特点:一重二贵。现在工地上用量最大也是最轻巧的小型步履式桩机,重量也有20吨左右。因为重,桩机多用履带式或步履式很少采用轮式。又因为贵,具体操作使用的农民工买不起。农民工现在是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最大的群体,他们要求设计出销售价格低的、使他们有可能贷款集资买得起的桩机,从而摆脱没有生产工具只能单纯出卖劳力的处境,这是一个值得工程技术人员努力的合理要求。
降低销价首先应降低制造成本。可从以下几处入手:
一、减重。少用钢材。
桩机由钢结构件与标准另部件组成。占其重量的绝大部分是钢结构件。减轻重量少用钢材成本自然会降低。桩机中除了静压桩机,用于钻孔桩和打入桩的桩机,施工能力和工作时的稳定性与桩机重量没有直接关系。钻孔时的进给力来自钻具和动力头的自重与桩机其它部分重量无关,而其作业时的稳定性取决于桩机接地尺寸而不是重量。经此分析我们就有可能在不影响桩机功能的情况下减轻其重量。减重首选立柱,作业装置都挂在立柱上,立柱一减轻桩机的其它部分如配重、平台、底盘都有了减重的条件。认真对立柱作力学结构分析,减重是完全可能的。
二、采用轮式行走。
轮式行走装置的制造成本远远低于履带式也低于步履式。其重量远远低于步履式,大约只是步履式所用船形导轨重量的1/10。而且行走灵活机动性好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如果能将20吨重的桩机减重3/4即减至5吨左右再采用多组轮减小接地比压,那么采用既轻巧灵活成本又低的轮式行走是最佳选择。轮式行走装置成本仅为步履式船形导轨的1/3-1/2。三、用功能相同结构简单成本低的自制部件取代高价外购标准部件。
桩机上有些部件大材小用,例如回转支承。桩机选用了与挖掘机起重机完全相同的回转支承,但工作时根本不必像挖掘机起重机那样频繁使用,完全可以另行设计功能、结构与成本恰如其份的代用品。
通过上述三个方面努力,我们设计了廉价实用高效的电动轮式桩机。
发明内容
我们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重量轻、成本低、行走和作业时稳定的桩机,重量要求减轻到与其具有相同施工能力的步履式桩机的1/4左右,采用轮式行走,其接地尺寸的长和宽(即轴距和轮距)不得小于步履式和履带式。
我们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法是:设计一种电动轮式桩机,它设有立柱、桩机平台、回转支承、前后支腿和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立柱是一面为钢板、钢板后加斜撑,其余三面为角钢焊成的矩形桁架结构,回转支承通过油缸推拉而转动,轮式行走装置由左右独立的若干组刚性驱动轮和随动转向的随动轮组成,与桩机刚性连接。
下面通过附图介绍这种电动轮式桩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本发明立柱的横截面结构图。
图3.本发明滚轮式回转支承结构图。
图4.本发明驱动轮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随动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作业装置(长螺旋钻机),2.立柱,3.固定斜支撑(中有可调双向螺杆),4.起架油缸,5.驱动主轮,6.驱动副轮,7.滚轮式回转支承,8.桩机平台,9.车梁,10.小型液压站,11.卷扬机,12.随动轮,13.后液压支腿,14.配重,15.前液压支腿,16.滚轮及座,17.转轴,18.转臂,19.油缸,20.行走电机,21.减速器,22.链条传动装置,23.驱动轮轴,24.随动轮转轴,25.轴上梁,26.随动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先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关键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2.本发明桁架式立柱截面结构。独特之处在于立柱四个面其中一面是钢板其余三面是角钢,钢板后有沿截面对角线方向的斜撑。角钢宜选不等边角钢并且将长边置于受力最大的外表面。两槽钢焊于钢板两侧作为立柱滑道。这种一面钢板钢板后有斜撑的立柱与现有各种桩机上四面全用钢板焊的立柱相比,重量减轻一半而抗弯抗扭强度相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午江,未经石午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35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导热搁板
- 下一篇:一种稳定的亚氯酸钠溶液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