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单元电池系统及管理编号赋予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3518.6 | 申请日: | 200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7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今村公彦;冈庭正和;安藤正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48 | 分类号: | H01M10/48;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元 电池 系统 管理 编号 赋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具有电池单元和监视该电池单元的状态的从设备的串联连接的多个模块、和监视该多个模块的状态的主设备构成的多单元电池系统及管理编号赋予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中使用多单元电池系统,该多单元电池系统将锂离子电池等多个电池单元模块化,并将该模块串联连接而在高电压下使用。在该多单元电池系统中,需要监视各模块的电池单元的温度和输出电压,以保持为最合适的电压值。
以往,在这种多单元电池系统中,对各单元或各模块的电池单元的输出电压进行监视,根据输出电压的异常而检测到发生问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01522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车体振动和车辆环境可能导致各模块的电池单元的输出电压的偏差、端子接触不良、断线以及瞬间断线,存在难以准确监视各模块的电池单元的输出电压的问题。
此外,在某个模块发生了故障等问题时,需要确定是哪个模块发生了问题。因此,无论模块采用哪种方式连接都必须按照布线顺序自动赋予编号,并且在修理等中即使只更换一个模块,也必须检测出未编号的情况并自动赋予编号。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没有针对这种问题阐述任何对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利用简单的电路结构容易地确定发生问题的模块的多单元电池系统及管理编号赋予方法。
第一方面记载的发明是一种多单元电池系统,其由多个模块和主设备构成,所述多个模块串联连接,具有电池单元和监视该电池单元的状态的从设备,所述主设备与该多个模块各自具有的从设备进行通信来监视所述电池单元的状态,该多单元电池系统的特征在于,所述主设备按顺序把要赋予给各模块的一系列编号作为编号赋予信号,发送给所述多个模块,所述多个模块分别在接收到用于使其执行编号赋予的编号赋予接收请求信号时,接收来自所述主设备的编号赋予信号,根据该编号赋予信号中包含的编号信息来执行编号赋予,并在完成该编号赋予时,向串联连接的下一级模块发送所述编号赋予接收请求信号,由此按照串联连接的顺序赋予一系列编号。
第二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模块中的某个模块在一定时间内未完成编号赋予时,所述主设备判断为该模块存在异常。
第三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模块分别在完成编号赋予时向所述主设备返回编号赋予完成信号,所述主设备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到所述编号赋予完成信号时,判断为返回该编号赋予完成信号的模块的编号赋予完成,而在一定时间内未接收到所述编号赋予完成信号时,判断为该模块存在异常。
第四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设备判断为所述多个模块中的某个模块存在异常时,所述主设备和所述多个模块再次执行对所述多个模块赋予一系列编号的动作。
第五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编号赋予接收请求信号是通过从低电平上升为高电平而有效的信号,经由按照串联连接的顺序将模块之间连接起来的信号线发送该编号赋予接收请求信号,经由将所述主设备和所述多个模块公共地连接起来的通信线,从所述主设备向所述多个模块发送所述编号赋予信号。
第六方面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编号赋予完成信号经由所述通信线从所述多个模块分别发送给所述主设备。
第七方面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管理编号赋予方法,由主设备对串联连接的多个模块按顺序赋予一系列编号,所述多个模块具有电池单元和监视该电池单元的状态的从设备,所述主设备与该多个模块各自具有的从设备进行通信,由此监视所述电池单元的状态,该管理编号赋予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所述主设备按顺序把要分别赋予给所述多个模块的一系列编号作为编号赋予信号,发送给所述多个模块;所述多个模块分别在接收到用于使其执行编号赋予的编号赋予接收请求信号时,接收来自所述主设备的编号赋予信号;所述多个模块分别根据所述接收到的编号赋予信号中包含的编号信息来执行编号赋予;所述多个模块分别在完成所述编号赋予时,向串联连接的下一级模块发送所述编号赋予接收请求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35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