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拉丝加热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2654.3 | 申请日: | 2009-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3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春东;王学忠;马建林;孙春权;顾利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5/00 | 分类号: | B29C5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宇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倪 骏;苗 强 |
地址: | 2152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拉丝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拉丝加热炉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纤拉丝加热炉一般采用整体加温,无温度段设置,设种设计具有一定的弊端,不能满足一些特殊材料的拉丝。现在的光纤一般分两类,一类是石英光纤,一类是塑料光纤,石英光纤成份比较单一,而塑料光纤的品种繁多,比如PP、PE、PC、PMMA、PVC、PBT等等。石英光纤的拉丝一般采用对加热炉整体加温的方式,而塑料光纤目前采用的也一般为这种方式,但这种方式对于塑料光纤实现存在着制造效率低、尺寸控制不均匀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梯度温度段加热的光纤拉丝加热炉,塑料不管加热还是冷却,梯度温度段的设计对于塑料分子链的活动更具保护性,所以该设计是今后塑料光纤拉丝的方向。
本发明所述光纤拉丝加热炉总体为圆柱体结构,该加热炉从外到内分为5层:外壳、保温层、加热丝、缓冲层、拉丝层;并配有三组温度传感器、三组保护气通气装置、以及上下炉盖。该加热炉加热时采用渐变型梯度温度段的方式,即加热炉的内部分二段温度段,第一段(上炉口至炉体深度60mm)温度呈升温状态,根据光纤预制棒的不同材料设置不同的最高温度,主要功能是为了逐步软化塑料预制棒;第二段(从炉体深度60mm至炉体底部深度250mm)温度呈下降趋势,同时预制棒在这一段开始拉伸,逐步降温是为了稳定预制棒内部结构,根据光纤预制棒的不同材料设置不同的炉体出口最低温度。
其中所述三组温度传感器与所述5层垂直,也即与圆柱体结构的中轴线垂直,并且从外壳开始插入,直到插入到拉丝层。
其中所述三组保护气通气装置与所述5层垂直,,也即与圆柱体结构的中轴线垂直,并且从外壳开始插入,直到插入到拉丝层。
优选地,所述三组保护气通气装置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优选地,加热炉内直径为50mm;缓冲层厚度为5mm。
其中所述上下炉盖均由两个活动半圆拼成。
其中所述上下炉盖中心位置均有一孔,优选地,上炉盖的孔径为20mm或30mm,下炉盖的孔径为5mm。
优选地,加热炉深度为250mm,炉内最高温度为300℃,最低温度为70℃,温度上升斜率为tanα=11(℃/cm),加热丝最大功率可调,温度误差±1℃。
优选地,加热丝最大功率为1kW。
优选地,加热炉各部分材料基于如何进行耐久保温的原则进行选择,其中加热炉内壁为耐火陶瓷;上下炉盖可活动,为不锈钢材料;保温层填料为硅酸铝棉保温材料;缓冲层为空气或保温棉;电炉丝绕在缓冲层上作为加热丝。
本发明以一种特殊的炉体加温设计,更大程度的保障光纤拉丝的稳定性及尺寸控制,为我国小尺寸通信用塑料光纤的研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方案。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所述光纤加热炉的结构;
图2示出了拉丝层和缓冲层直径;
图3示出了上下层炉盖的俯视图/仰视图,其中a为上盖(孔径为20mm或30mm),b为下盖(孔径为5mm),a和b都为两活动半圆;
图4示出了光纤加热炉内的温度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所述光纤加热炉的总体结构,该加热炉总体为圆柱体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外壳、保温层、加热丝、缓冲层、拉丝层。并配有三组温度传感器、三组保护气通气装置(图1、图2中“氮气保护”所指向的位置)、以及上下炉盖。其中三组温度传感器与上述5层(即外壳、保温层、加热丝、缓冲层、拉丝层)垂直,也即与圆柱体结构的中轴线垂直,并且贯穿上述5层(即从外壳开始插入,直到插入到拉丝层)。其中三组保护气通气装置同样与上述5层垂直,并且同样贯穿上述5层,并且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参见图2)。优选地,加热炉内直径为50mm;缓冲层厚度为5mm,如图2所示。其中缓冲层的作用是为了避免加热源与炉体直接接触,保障各温度段均匀受热。另外,加热炉有上下两个炉盖,均由两个活动半圆拼成,并且上下炉盖中心位置均有一孔,见图3,其中图a为上盖,孔径为20mm或30mm,图b为下盖,孔径为5mm,炉盖设计是为了炉体保温,尽量不泄露炉体的热量,保证较小的温度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26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脑切割打样的工业工程机头
- 下一篇:清除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