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多个梁弹簧的点火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61081.2 | 申请日: | 2009-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5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斯蒂芬·海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27/00 | 分类号: | H01H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 漪;郑 霞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多个梁 弹簧 点火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用在机动交通工具上的点火模块的领域,点火 模块被设置成容纳智能钥匙(key fob)。
背景技术
机动交通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包含由点火模块起动的发动机。 在历史上,使用者会将钥匙插入交通工具点火模块中的锁中并将钥匙从关 闭位置经过运行位置转动到起动位置。当钥匙处于起动位置时,点火模块 起动发动机。然后使用者释放钥匙,钥匙在点火模块中的弹簧或其他偏置 装置的施力下自动回到运行位置。
在一些现代交通工具中,不是将钥匙插入点火模块中的锁内,而是, 安全特性是电子设备。在这种交通工具中,智能钥匙与交通工具进行通信 以确定正确的智能钥匙被用来起动交通工具。在一些这种交通工具中,智 能钥匙能被插入到点火模块内并被向内推。智能钥匙在点火模块中的不同 位置与如上所述的关闭位置、运行位置和起动位置相互关联。操作者将智 能钥匙插入到点火模块中的第一位置或关闭位置内。然后操作者将智能钥 匙推入点火模块内,智能钥匙经过运行位置到达起动位置。在交通工具起 动之后,驾驶员释放智能钥匙,智能钥匙在弹簧或其他偏置装置的施力下 被向外推至运行位置,在交通工具运行期间智能钥匙停留在该运行位置。 在一些交通工具中,智能钥匙可随后被向内推至起动位置以关闭发动机, 在此基础上智能钥匙被向外推至关闭位置,在该关闭位置可将智能钥匙从 点火模块移除。
在利用这种可插入的智能钥匙来操作点火模块的交通工具中,制造商 已经发现提供触觉反馈以允许交通工具操作者确定智能钥匙何时已经移 动到各种位置之间是有益的。这种系统通常是复杂的并包括多个小的移动 部件,这些小的移动部件的制造会是昂贵的且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如果 智能钥匙操作的点火模块能利用更简单的、更不复杂的且更便宜的系统提 供这种触觉反馈,那将是有优势的。本发明致力于解决这些和其他问题。
发明内容
点火模块组件的各种实施方式公开于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点火模 块组件包括适于连接到交通工具的点火系统的壳构件。点火模块组件还包 括滑动构件,该滑动构件可滑动地连接到壳构件,并被设置成相对于壳构 件在多个分立位置(discrete position)之间移动。滑动构件还被设置成根 据该滑动构件相对于壳构件的分立位置来控制点火系统。滑动构件还被设 置成容纳智能钥匙。点火模块组件还包括被压缩在滑动构件和壳构件之间 的弹簧构件。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点火系统被设置成便于智能钥匙插入 到滑动构件内和使滑动构件随智能钥匙在多个分立位置之间移动。滑动构 件和壳构件中的一个包括波状面。弹簧构件还被设置成当滑动构件在多个 分立位置之间移动时沿波状面滑动。波状面的波状起伏对应于分立位置。 弹簧构件、滑动构件和壳构件相互配合,以向使用者提供触觉反馈,使得 使用者能察觉出滑动构件已经移动到多个分立位置中的一个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一个实现中,弹簧构件还被设置成当智能钥匙被插 入到滑动构件内时与智能钥匙接合。在该实现的一个变化中,弹簧构件包 括智能钥匙接合臂,且智能钥匙可包含槽口,并且智能钥匙接合臂被设置 成与智能钥匙中的槽口接合。在另一个变化中,壳构件包括锁定构件,该 锁定构件被设置成当滑动构件在多个分立位置之间移动时与智能钥匙接 合臂接合。当锁定构件和智能钥匙接合臂接合时,锁定构件可将智能钥匙 接合臂保持在与槽口接合的接合状态。在另一个变化中,锁定构件可被设 置在波状面上。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实现中,多个分立位置可包括与交通工具的 发动机关闭时滑动构件的位置对应的位置P0。多个分立位置还包括与交 通工具的发动机运行时滑动构件的位置对应的位置P1。多个分立位置还 包括与交通工具的点火系统起动时滑动构件的位置对应的位置P2。多个 分立位置还包括与智能钥匙被完全推入到壳构件内时滑动构件的位置对 应的位置P3。在该实现中,位置P3在位置P2的内侧,位置P2在位置 P1的内侧,且位置P1在位置P0的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尔公司,未经李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1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